中非服装城 > 服装搭配 > 文章

即墨服装批发的三成姓“浙”

情趣用品

  有人说,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浙商,有浙商的地方就有市场。浙商,以他们独有的商道,主宰着商海沉浮,并将这种商业气度沉淀为一种厚重的 “浙商精神”。如今,这种精神也在青岛开花、结果,在江北最大服装市场即墨服装市场内分布着2000多名浙江籍批发商,占据整个服装市场业户总数的30%。新浙商以抱团名闻中国,而即墨的服装浙商也不例外,浩鹏思琦、都市靓酷、凯撒世家、亨格舒等知名品牌都是上述浙商历经10余年奋斗创立或代理的。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近日记者走近即墨服装浙商,聆听他们的艰辛创业史和创业生意经,感受他们总结出的创业 “四千精神”:历经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想遍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

  [拼搏]

  10余年经营成“大鳄”

  即墨服装市场内哪家服装批发店生意做得最好,做得最大?大多数商户给出的答案是“浩鹏思琦”品牌服装。商户们表示,整个即墨服装市场B区三楼品牌服装经销区的商铺都是 “浩鹏思琦”带头开发改建的,本次采访于是先从“浩鹏思琦”开始。6日下午,记者在即墨服装市场采访时看到,“浩鹏思琦”除了拥有自创的浩鹏思琦品牌服饰,还代理“佰奇美”知名情侣装品牌,“波特·邦威”等广州时尚毛衣系列,“卡芭依”等杭州女装系列,B区三楼共分布着“浩鹏思琦”旗下十几家精品专营店,专营店均位于旺角地段,由此足以看出“浩鹏思琦”的实力。

  “没有即墨服装市场,也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绩。”在带领记者参观旗下专营店时,“浩鹏思琦”老板潘建伟和妻子苏淑萍言语中都透露着对即墨服装市场的感激之情。潘建伟和妻子都来自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与即墨结缘始于1997年,当时两人在招远经营一家服装零售店,经常会来即墨进货。1999年春天,即墨服装市场扩大招商,潘建伟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举家来到即墨,在女人街做起服装批发生意。

  潘建伟做生意肯吃苦,也肯动脑筋,从不甘于现状,他特别重视品牌发展。“当时市场内大都是摆地摊,但我到外地服装批发市场发现,品牌专卖店不仅能卖上价,而且也能提高服装批发价。”潘建伟另辟蹊径,着重进行品牌市场的培育,他相继从北京、广州、福建、杭州等地引进知名服装品牌,由于品牌服装迎合潮流,生意越做越大。2005年,潘建伟申请注册“浩鹏思琦”商标,走起自主品牌发展之路。2007年8月,他又注册成立山东浩鹏思琦服饰有限公司,进行公司化运作。靠着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诚信经营,“浩鹏思琦”品牌影响力在胶东半岛风生水起,在青岛、烟台、潍坊等地相继发展了多家加盟连锁店。

  [抱团]

  即墨女人街形成规模效应

  浙商具有属于他们独特的商道,说白了是抱团打拼、协作致胜。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要善用地缘、学缘、资源、血缘、亲缘,用好了都是财源。这句话用在潘建伟身上再恰当不过。记者在潘建伟店内采访时,苏淑萍的妹夫郑孝庆、好朋友朱清余、哥哥苏志云等陆续来串门,他们也都在即墨服装市场做服装批发生意。“我是姐姐和姐夫叫来即墨做生意的。”郑孝庆在B区三楼经营“凯撒世家”皮草店,1999年潘建伟离开招远来到即墨服装市场发展时,他正在淄博经营服装批发,后来潘建伟力邀其来即墨一起进行女装批发。

  潘建伟向市场多要了两条女人街,自己改建装修。这两条女人街共有48个店,每个店年租金1.83万元,潘建伟筹集近百万元全部承包下来,随后又开始召集家里亲戚和老乡来“抱团发展”。“做服装只有形成规模效应才会吸引更多顾客,当时我承包女人街也是基于这种考虑。”潘建伟如今也很佩服当时自己的魄力,承包下店面后,他一边装修,一边给所有认识的亲戚、朋友打电话,劝他们来经营服装生意。

  “我对象的妹妹和妹夫,哥哥和嫂子等率先过来。”潘建伟表示,亲戚朋友们还比较信任他的眼光,从天南海北赶到即墨,有的要了1个店,有的要两个店,48个店很快便全部分完。“当时市场收我的租金为一年1.83万元,我一分没挣按这个数承包给亲戚朋友。”潘建伟当时的想法比较简单,他认为只有形成规模效应,大家的服装种类和品牌互通有无,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服装零售商前来批发服装。果然,女人街生意经过一年的发展后步入正轨,此后生意越来越好,如今已成为即墨服装市场一张靓丽的名片。

  [发展]

  “老乡带老乡”闯出名堂

  “都说同行是冤家,在我们这却没有这一说。”经营“都市靓酷”品牌的朱清余介绍说,如今在即墨服装市场内共有2000多家浙江商户,但大家经营服装相互间都有差异,比如说他主营裤子,郑孝庆主营皮草,潘建伟主营青少年时尚休闲和时尚女装,即使做同一个服装种类,老乡之间在品牌上也有差异。“我们都算背井离乡出来,所以相互之间老乡情特别浓。”朱清余属于服装浙商中的活跃分子,平时他愿意串门,而在休闲时间,他也愿意将大家凑在一起聚餐。

  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朱清余的电话响了,一名老乡因在大批量进货,手头进货资金不够,需要借10万元周转一下。“你稍等一下,我这就安排人给你汇款。”朱清余连老乡在哪里,进什么货都没细问,直接要来账号安排员工给对方汇款。“我们老乡之间借钱从来不用欠条,都是口头承诺。”朱清余称哪家做生意都会有资金紧张的时候,他困难时很多老乡也都帮他,如今只要有老乡需要资金帮忙,他也会鼎力相助。朱清余的说法得到在场浙商的一致认可,他们说浙商借钱口头承诺比欠条管用,借几十万几百万都是一句话的事。

  潘建伟在经营服装上很有超前思想,因此老乡们也很拥护他。2004年,随着人们品牌意识的增强,也要求服装市场档次进行相应的升级,潘建伟顺势而为,联合在服装生意上已做出一定规模的老乡,在老服装市场对面的即墨利群购物广场一楼投资改建了青岛即墨精品服装城,引进服装品牌400余个,大大提高了即墨服装市场在周边市场的档次和竞争力。而2007年10月,随着即墨新服装市场的建成开业,潘建伟又联合一些老乡,在B区三楼开发了品牌经销区,招商引进60余个省级代理品牌,成为新市场对外展示形象的一个窗口。

  2010年10月,共同投资对E区一楼北部商铺进行了升级改造,建成了拥有200多家商铺的时装批发城项目;2011年3月,组建青岛圣诺市场发展有限公司,从事商业地产开发服务……扎根即墨服装市场,靠着老乡带老乡,来自浙江的服装商们陆续做出一系列大手笔生意。

  [商道]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如今提起浙商,对于浙商经商的商道宣传铺天盖地,一些地区的浙商总结出数条 “浙商商道”:比方经济欲望强烈,能忍辱负重,为了经商赚钱,什么都能忍受,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滴水穿石,坚韧执著,吃苦耐劳,耐得住寂寞。甚至还提炼出“四千精神”:历经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想遍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潘建伟和老乡们表示,做生意不仅要讲求诚信,要有精准的市场眼光,还一定要能吃苦,只有这样,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干过杀猪生意,卖过小家电,修过手表,最终才走上服装生意。”来自浙江的服装批发商苏先生在即墨商界小有名气,回忆起自己当年艰苦奋斗的故事,他的眼睛有些湿润。“经商都是被逼出来的”。苏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在招远经营服装时,到南方进货都是坐大货车,一坐就是40多个小时。身体上的劳累还是其次的,重要的是资金上的困难。“刚起步时,我在招远做服装批发,背井离乡举目无亲,那时因自身条件不行,要想从银行贷款是不可能的。”苏先生说,那时他做生意缺资金时只能靠借高利贷。从十几岁离开家乡,他先后在福建、内蒙、招远、淄博待过,最终扎根即墨,此后生意才一点点做大做强。

  提起当年创业艰辛,朱清余表示往事不堪回首。“我没有多少文化,通过朋友介绍先去大同打工,那时候一家三口人挤在5平方米的屋子里,夏天酷热,真不知道是怎么扛过来的。”朱清余表示,在大同、大连等地漂泊多年,最后他也选择扎根即墨。“即墨服装市场政府给予很大支持,给外来业户提供很大的平台和支持,我是在这发展起来的,以后也不想再离开这里。”

  [新闻延伸]

  他们将继续创造神话

  “浙江商人既聪明又肯吃苦,敢冒风险,敢为人先。他们2000多名商户如今是即墨服装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年营业额占据市场总额的近一半。”即墨市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孙副所长在说起服装浙商群体时如是说,她认为服装浙商还将继续创造财富神话。

分享:

相关推荐
相关栏目
服装资讯 财富故事 管理营销 市场数据 男装搭配 女装搭配 配饰搭配 鞋包搭配 色彩搭配 好身材搭配 鞋子搭配 松糕鞋搭配 高跟鞋搭配 裤子搭配 裙子搭配 西装搭配 衬衫搭配 皮衣搭配 针织衫搭配 婚纱搭配 polo衫搭配 短裤搭配 蕾丝衫搭配 童装搭配 内裤搭配 帽子搭配 袜子搭配 靴子搭配 皮草搭配 古装 明星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