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服装城 > 服装搭配 > 文章

从地摊商贩到千万富翁

情趣用品

  18年前,一个年轻人背着简单的行囊,闯入了一个陌生的城市;面对莫测的未来,一无所有的他胼手胝足,砥砺奋斗。

  18年后,他资产上千万,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完成了一个小摊贩到企业家的过渡。他,就是义乌台州商会常务副会长王青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今年47岁的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热情真诚,话虽不多,却不乏精明。笨拙的握笔姿势,端正有力地在记者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他的名字。才读了两年小学的王青来,十多年来,用他的勤奋“调度”着精明,生意越做越大。

  王青来是椒江洪家人,8岁的时候,父亲离开了人世,是母亲一手将他拉扯大的,因家境贫寒只读了不到两年小学的他便被迫辍学。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王青来很是感慨:“每天都在为生存挣扎着,吃了早饭,往往中饭还不知道有没有着落。”王青来告诉记者,10岁的时候,他就能上山砍柴、下河摸鱼了,他知道母亲一个人撑起这个家并不容易。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青来说,十多岁的时候,他已经在外面打零工补贴家用。虽小学没有毕业,但他这人还是挺聪明的。坏了的收音机、坏了的电视机在他手里很快分解后,被重新拼凑回去,又“复活”了。在他23岁的时候,村里把唯一一辆拖拉机交给了他管理。“当过厂长,办过家庭作坊,努力尝试着使自己能赚到更多的钱。”王青来告诉记者,自从结婚后欠下了6000元的外债,光每年的“三分利息”就够他一年的收入,他开始不安分起来。“树挪死,人挪活,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一定要闯出去。”王青来下定了决心。

  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卷着铺盖,扛着一大袋自家加工的纽扣,1989年,王青来到了义乌开始他的“闯市场”生涯。“以前只是把加工好的纽扣卖到义乌来,现在我自己就在义乌卖。”王青来告诉记者,白天他摆地摊卖纽扣,晚上就和老婆挤在又阴又潮的出租房里。那时候,起五更、爬半夜,不知什么是苦、什么是累,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赚钱”。

  人辛苦,钱赚到了,一趟下来竟有四五百元的利润。那时候,正赶上义乌市场升级,作为一个外地商贩,当地政府还是挺照顾他们的,花了很少的本钱,在义乌的篁园市场,王青来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摊位。

  生意火了,口袋也鼓起来了,在义乌的两年,他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第一个5万元。“夜里攥着5万元的存折,我翻来覆去一晚上没有睡着,这5万元,我要把它变成50万、500万……”

  涉足文化用品产业,做事先做人

  王青来挣到钱了,他说自己永远感谢那位给他带来财富的台湾商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他笑称自己的记忆力出奇得好,尤其是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和事情,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十多年前,他站了32个小时的火车到广州去见台湾客商,他甚至能记起,见台湾客商时住的那家宾馆的名字和那路边的公交车牌。

  在见到台湾客商后,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堆积如山的作业本、钢笔、文具盒,想想自己要做这些文化用品的销售代理时,王青来心里直发怵。

  那么多年他总觉得自己好像少了点什么,生意场上一次次刻骨铭心的经历让他恐惧。小学也没读过几年的他终于找到了答案,正是缺少了文化。由于文化水平较低,表达能力不够,在与他人竞争的过程中,有好几次生意险些被抢走;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在同别人签合同时,他总是担心会吃亏,一份简单的合同会让别人帮忙看了又看。

  “相信自己,什么事情都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办到。”王青来说他是个胆子比较大的人,也是个比较自信的人。那一次,他扛回来了50多公斤的文化用品,开始尝试着与学校、与老师、与学生们打交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青来的文化用品生意出奇得好,在当代理的第一个月他就赚了30万元。“我很喜欢和这些有文化的人打交道,与其他场合的生意人相比,这里的人多数更真诚。而且,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能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做人的道理。”靠着以诚待人、诚信经营,精明的王青来从地摊小贩到代理经营商,再到如今产品远销到了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文化用品公司的董事长,王青来出色地经营着自己的人生。

  创业十多年,从一身债务到现在的资产千万,创业让他体验了艰辛,也让他收获了成就。

分享:

相关推荐
相关栏目
服装资讯 财富故事 管理营销 市场数据 男装搭配 女装搭配 配饰搭配 鞋包搭配 色彩搭配 好身材搭配 鞋子搭配 松糕鞋搭配 高跟鞋搭配 裤子搭配 裙子搭配 西装搭配 衬衫搭配 皮衣搭配 针织衫搭配 婚纱搭配 polo衫搭配 短裤搭配 蕾丝衫搭配 童装搭配 内裤搭配 帽子搭配 袜子搭配 靴子搭配 皮草搭配 古装 明星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