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服装城 > 服装搭配 > 文章

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情趣用品

  1吨旧衣服=0.99吨非织造布

  编者的话
  《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一栏强调了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重点指出“推动节能减排,注重资源循环”。即加快产业用纺织品专用纤维回收技术的开发及其应用。废旧纺织品的用途极其广泛,尤其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优势明显,其消纳更是大有文章可做,如经过开松、加工的废旧纺织品纤维,纤度达到22mm以上,可以重纺面料;达不到这个要求的短纤,可向汽车材料、建筑材料方向延伸。制作墙体材料、水泥增强材料、消防龙带等产业用纺织品,成为消纳废旧纺织品的出口通路。
  “十二五”进程过半,原生纤维作为非织造布产品原料所占的比重已越来越低,产业用六大领域正在逐步开始使用再生纤维代替原生纤维。部分医用水刺非织造布已经开始使用再生涤纶短纤维;用再生纺涤纶短纤维制作的缝编非织造布被广泛应用于购物袋、窗帘、床上纺织用品、建筑防水材料及鞋材等的制作;利用再生纺涤纶短纤维跟一些低熔点纤维混纺制作出的热轧非织造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用材料、护理卫生、服装辅料、制鞋衬料、家用装饰、汽车工业、航空旅游等多种领域;港宝、毛质检检测'>质量中底板等产品则已经完全不再使用原纺纤维。
  2002年以来中国再生纤维行业进入产能扩充、技术进步的高速发展期。由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牵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北京服装学院联手推动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如今在产业规划、立法进程和应用对接等研究均有较大进展,本网将分上下两篇呈现部分研究成果。
  不同纤维成分划归各自产业用途
  废旧纺织品不仅品种多,还涉及各种不同纤维成分,如棉、毛、丝、麻、化纤、混纺。通常废旧纺织品如果是棉、毛、麻等天然纤维制成的服装,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制成复合材料、保温材料和填充材料。化纤服装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作为再生纤维利用,制成产业用纺织品,如滤网、防水材料、复合材料、包装材料,用于建筑、环保、农业、交通等领域。
  我国废旧纺织品产生量将超1亿吨
  按照一件衣物的平均寿命3~4年计算,如果我国平均每年每人在购置5~10件新衣物的基础上,每年每人遗弃3~5件旧衣物。
  我国城市人均年产垃圾440千克,全国年均垃圾总量为1.5亿吨。据统计,我国城市垃圾中的废旧纺织品占总废旧物资的3.5%~4%。
  据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预测,到“十二五”末,我国废旧纺织品累计产生量将超过1亿吨,其中化纤类为7000万吨,天然纤维类为3000万吨。
  2011年我国废旧纺织品产生总量达2600万吨,综合利用率不足10%,大部分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收利用。据统计,上海日均居民生活垃圾清运总量为1.05万吨,其中,废弃织物约占3%,上海每年混合在居民生活垃圾中,被填埋和焚烧处理的各类废弃织物数量达13万吨。2011年广州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总量已达到504万吨,纺织物垃圾占广州市生活垃圾比重越来越高,从2004年的5.88%,到2009年已占到10.28%,广州市1年纺织物垃圾就能达到几十万吨。
  按照一件衣物的平均寿命3~4年计算,如果我国平均每年每人在购置5~10件新衣物的基础上,每年每人遗弃3~5件旧衣物,我国13亿人口年产旧衣物将达到39亿~65亿件。以棉花为例,一件T恤平均使用大约60克棉花,棉花种植要占用土地,使用农药。如果旧衣物循环再利用,或生产再生纤维,有利于减少棉花的消费,缓解国内原料资源不足的问题。
  大大减低我国纺织原料进口依存度
  “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品的消耗量将以12%的速度增长。当前,我国人均纺织纤维消费量为17千克,2015年将增加到21千克。
  “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品的消耗量将以12%的速度增长。2011年纺织工业消耗各类原材料4130万吨,其中60%以上依赖进口。由于资源短缺,除桑蚕丝不需要进口外,我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棉花、羊毛、合成纤维生产用的石化原料,中国已成为全球纺织原料进口大国。当前,我国人均纺织纤维消费量为17千克,2015年将增加到21千克。
  据测算,以年产废旧纺织品260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60%来计算,则可节约化学纤维940万吨(相当于12个仪征化纤厂的年产量)、天然纤维470万吨,由此每年可节约原油1880万吨(相当于半个大庆油田的产量),节约耕地约1089333万平方米,占全年棉花耕地面积的46%,并将大大减低我国纺织原料的进口依存度。
  世界范围内95%的纺织品都能回收
  每使用1千克废旧纺织物,就可以降低3.6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水6000升,减少使用0.3千克的化肥和0.2千克的农药。
  当旧衣物作为垃圾被废弃后,如果被焚烧,不仅消耗了煤炭、电力等能源,焚烧过程本身就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燃烧后的灰烬等。如被填埋,不仅占用土地,所产生的有害物质还污染水土。因此,旧衣物被二次穿着、当作抹布,或翻修,继续实现它的使用价值,延长使用寿命,可以减少织物垃圾产生数量,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
  将废旧纺织品加工成再生纤维,可用作复合材料的骨架;对长度较短的不能纺纱的再生纤维,可用来制作工业用非织造布,用于汽车的隔热保温和沙发坐垫等。
  国际回收局(BureauofInternationalRecycling,BIR)2008年在瑞典哥本哈根大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每使用1千克废旧纺织物,就可以降低3.6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水6000升,减少使用0.3千克的化肥和0.2千克的农药。纺织工业大量回收使用废旧织物,与原生材料的加工生产相比,明显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现在世界范围内95%的纺织品都可以被回收,但是大部分废旧衣服都被拿去填埋垃圾场。避免废旧纺织品成为废弃垃圾,管理优先原则是:首先减少废旧纺织品的产生,如一衣多搭、二次使用;其次是资源化利用,如再生纤维使用,实现资源永续循环利用;最后,对无法再使用和再利用的织物的末端管理,采取填埋或焚烧处理。
  节约生产同等非织造布35%能源
  据统计,每吨旧衣服回收利用后,可生产0.99吨非织造布,等于节约了1.1吨纺织原料,同时还节约了生产同等非织造布35%的能源。
  由于纺织原料来源于农业、畜牧业和石油化纤业,中国作为全球人口大国,织物原料的消耗量巨大,资源短缺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据统计,每吨旧衣服回收利用后,可生产0.99吨非织造布或0.99吨分色棉纱,等于节约了1.1吨纺织原料或0.8吨棉花,同时还节约了生产同等非织造布35%的能源,节约生产同等棉纱20%的能源。
  《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率基本达到20%~40%,要达到这一目标,则需每年处理废旧纺织品不低于1000万吨,需近500条回收利用生产线方能满足处理需求。而在这一过程中,废旧纺织回收再生产业将产生近百亿元的产值。
  仅少数城市部分社区设立回收渠道
  “废旧衣物回收箱”已经进入上海市的500个社区,2012年时996个回收箱的回收量为305吨,占上海市废旧衣服产生量的3%。
  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城市的部分社区,设立废旧衣物回收箱。从已经设置旧衣物回收箱的城市看,上海、杭州和深圳宝安区三个城市已取得显著的效果,回收量大,将居民闲置的衣物回收后,捐赠给公益组织,实现了二次利用。
  自2010年起,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开始在全市试点旧衣回收,目前,“废旧衣物回收箱”已经进入上海市11个区的500个社区,2012年时996个回收箱的回收量为305吨,占到上海市废旧衣服产生量的3%。2012年4月起,杭州市政府启动了旧衣服捐赠接收工作,在全市50个街道社区内设立了旧衣服捐赠点,打破了以往“每年一次”的接收频率,按“每月一次”来回收旧衣物。2012年12月起,深圳宝安区在50多个小区设立衣物回收箱100个,回收旧衣物2143千克,通过公益组织捐出衣物335千克。
  循环经济重新审视产品生命周期
  1990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珀斯和特纳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次正式使用了“循环经济”一词。1996年,德国颁布《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首次在国家法律文本中使用循环经济概念。以循环经济为指导来重新审视产品生命周期,不仅仅要考虑产品的生产、销售、消费问题,还必须考虑生产前的原材料、能源的开发和获取,以及消费以后的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因此,产品的生命周期扩展成“资源―生产―销售―消费―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的一个闭合循环过程。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模式
  发达国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基本模式,使循环经济在企业、区域和社会这三个层面扎实有效地展开。
  发达国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基本模式,使循环经济在企业、区域和社会这三个层面扎实有效地展开。
  一是在企业的层面上建立的小循环模式。最著名的是美国的杜邦化学公司,又称杜邦模式。通过推行清洁生产、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组织企业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最终形成“零排放”。
  二是在区域的层面上,区域生态工业园区有丹麦的卡伦堡模式。卡伦堡工业区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把发电厂的热供给炼油厂和制药厂,同时解决周围居民的供热。发电厂脱硫产生的硫酸钙是石膏板厂的原料,同时硫酸可以被制成稀硫酸;发电厂用燃煤产生的粉煤灰来铺设公路,并供给小型的水泥厂。炼油厂的废水又可以供给发电厂用来冷却。这样在发电厂、石膏板厂、炼油厂、制药厂之间形成了一种循环关系,不仅减少了废物的产生量和处理费用,还使企业间形成共生良性循环。
  三是在社会层面上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体系,又称DSD模式。基本特征是:建立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德国的废弃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其典型代表。DSD是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非营利社会中介组织,1995年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有1.6万家企业加入。
  四是在社会层面上的社会循环经济体系,做得比较好的是日本(案例见后)。
  闭合循环模式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传统的单程式产品生命周期,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粗放、开放式发展模式。产品被废弃后,视作垃圾被焚烧或填埋。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将物质流动方式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程式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闭合循环模式。通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贯彻“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简称3R原则)的减物质化原则,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从而达到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如果从循环经济角度看,一件服装进入废弃阶段,只有实现3R的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ing),即再生资源利用、能源化利用(recovery),在一个闭合循环模式,即“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下,从资源再回到资源,才能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目前,国内外对废旧纺织品的处置方式主要有4种,即再使用(二次利用)、资源化循环利用(再生纤维加工)、能源化利用(焚烧)和填埋(当垃圾处理)。其中,再使用(二次利用)和资源化循环利用(再生纤维加工)是将废旧纺织品视为可再使用和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
  发达国家政府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及再利用,欧、美、日等纺织工业发达国家早就开始了对废旧织物回收再利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战略目标,政府的积极支持极大地推动了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及再利用工作的开展。
  欧盟推出《欧盟废弃物指令》
  2010年12月生效的欧盟废弃物指令(WFD2008/98/EC)不仅修改了对垃圾概念的界定,还包括一系列垃圾减量和最大限度地再利用、循环利用的垃圾分层管理措施,这些管理措施也同样适用于废旧织物的处置及再利用。
  法国推出“废物再循环与处理法令草案”
  法国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部于2007年9月11日发布了《关于新纺织服装产品、鞋及家用亚麻布产生的废物再循环与处理法令草案(G/TBT/N/FRA/66号通报)》。该法令草案制定了关于纺织废物延伸生产者责任及计划的组织程序,要求这些产品批发商为其产品废物再循环与处理或捐助而设立的独立组织和机构,必须经政府部门的批准或认可。
  德国推出《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
  德国在1996年颁布《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该法规定对废物问题的优先顺序是“避免产生―循环使用―最终处置”。首先要减少经济源头的污染物的产生量,因此工业界在生产阶段和消费者在使用阶段就要尽量避免各种废物的排放;其次是对于源头不能消减又可利用的废弃物和经过消费者使用的包装废物、旧货等要加以回收利用,使它们回到经济循环中去。
  英国提出“零废弃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英国政府已提出“零废弃经济”的社会发展目标。英国政府倡导全民将垃圾看作一种可利用的资源,特别是废旧织物,已被视为可回收、可再利用资源,不再被当作垃圾看待。英国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部对每年200万吨的服装生命周期进行了调查,并对英格兰和北爱尔兰116万吨的纺织垃圾进行了评估。
  美国提出2037年实现织物垃圾“零填埋”
  1976年,美国联邦政府就制定了专门的《固体垃圾处理法案》,目前,已有十几个州制定了废弃瓶子的处理办法规定,20多个州制定了禁止在庭院内处理废弃物的法规,近一半的州对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处理率超过了30%。
  废旧纺织品回收模式形形色色
  在过去数十年里,美国、日本和欧洲废旧纺织物的数量快速增长,许多服装或其他纺织物被一次性使用后作为垃圾处理掉,快时尚导致的服装消费量急剧增加,快速更新使废弃的服装数量迅速攀升。20年来,纺织品废料收集已成为一个很大的独立行业,纺织纤维废料回收几乎无处不在。废旧纺织品回收后,至少有一半可以再利用。纺织品回收不仅已成为商业化经济活动,而且属于环境友好型环保产业,因此受到各国的推崇。
  以“生产者责任制”为战略目标
  “生产者责任制”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一个“把今天的废弃物变成某种可利用的新资源”的循环社会。瑞典快时尚品牌企业,H&M时装公司在全球连锁店发起了一项名为“H&MConscious”回收旧衣服的活动,旨在宣传低碳理念,减少纺织品浪费。H&M希望未来形成一个封闭的销售和回收系统,将纺织品浪费最小化。
  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从“源头减量”
  美国早在1976年就重视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全过程管理,并逐渐形成了有特色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模式。这个模式最主要的特征为源头减量。源头减量是指产品变为垃圾之前,如设计、制造、购买或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一种方式的改变而导致垃圾毒性的减轻或数量的减少。源头减量的措施主要包括:改进产品或包装的设计,力求减少材料用量,使之易于回收。
  “双元回收系统”面向家庭和小型团体
  德国最具特色的是它的双元回收系统,这是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体系,其主要目标是在全国建立一个面向家庭和小型团体用户的包装回收、分类、再循环体系,运作模式包括街头回收体系和上交式回收体系两种。
  成立Texaid股份公司实施有效回收
  瑞士6个人道主义救助机构在1978年联合成立了Texaid股份有限公司,目的在于有效回收和利用瑞士人的旧衣物。住户一般将准备淘汰的旧衣服放进定期由邮局送来的塑料袋中,放在家门外,再由该公司设在每个住宅区的服务人员把这些塑料袋取走;或者由住户将这些衣物直接送到该公司设立的旧衣物回收箱中。
  日本资源再生系统企业实操案例
  日本政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推行循环经济。2000年颁布了《促进循环型社会推进基本法》,大力推进3R(减量、再利用、资源回收再生),标志着从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向循环型社会的全面转型。此外,日本还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如《废弃物处理法》、《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建筑资材循环利用法》、《食品循环利用法》、《容器和包装材料循环利用法》、《家用电器循环利用法》、《绿色购买法》和《汽车循环利用法》等,为构建循环型社会提供了法制保障。
  案例一:优衣库
  旧服装加工成绝热材料
  日本的一些服装企业在前几年进入发展停滞期,近几年靠生产环保服装而逐渐露出繁荣景象。日本的资源再生系统由3个子系统构成的:废物回收系统,废物拆解、利用系统以及无害化处理系统。
  作为全球快时尚品牌前三甲企业,日本大型服装生产零售企业优衣库,成为服装企业主动承担废旧服装回收及循环再利用成功典范。优衣库主要通过开展“全部商品循环再利用活动”,将顾客手上不再需要的服装回收后,捐赠给世界各地的难民营,其余不能再使用的废旧服装,用作燃料和纤维进行循环再利用,消除浪费,避免废旧服装成为垃圾,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优衣库此举主动承担起减轻环境负荷的重任。
  优衣库回收后的服装,有80%~90%将经过分拣、消毒处理后,通过联合国难民署和非赢利组织日本救援服装中心捐赠给难民,因此旧衣服以二次循环使用为主。有2%~6%将加工成绝热材料等,还有10%~20%的旧服装将用于发电。
  案例二:帝人集团
  构筑回收再生循环系统
  目前日本帝人集团拥有回收再利用技术,包括:聚酯的新原料循环再生技术、“从纤维到纤维”回收再利用(涤纶纤维的化学回收再利用)、聚乳酸的化学回收再利用、聚碳酸酯树脂的化学回收再利用、易回收再利用材料。
  纤维到纤维的回收再生,是用PET瓶变成纤维制品后,如果这些纤维制品不可能再进行回收再生,则循环1次就结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收再生循环系统。
  为了构筑这种完全循环系统,与服装厂家、流通企业、行政单位等组成了“ECOCIRCLE”系统,共同进行回收再生商品的研究开发、商品化、回收和再利用。在这些回收再生商品加上“ECOCCIRCLE”的产品认定标记。目前,已与日本境内外150家以上的服装和体育用品厂商共同开展商品的开发及回收再生,共同构建“ECOCIRCLE回收再生循环系统”。
  在帝人集团“ECOCIRCLE回收再生循环系统”中,制服、时装、运动服、窗帘都可以无限次循环变成新的纤维;能够将从用户回收的聚酯产品无限次再生为新的纤维;而且重复再生并不会导致品质下降,每一次都是与用石油生产的产品完全相同的全新纤维;因为是循环型再生,可以抑制石油资源的使用,并大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与用石油生产聚酯原料相比,能源消耗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可大幅减少,CO2排放量和能源使用量仅为其1/5左右,CO2排放量能够减少约80%。
  □(郭燕 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与服装业相关的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服装品牌国际化、服装碳足迹评价、废旧纺织品回收制度等问题的研究。)

分享:

相关推荐
相关栏目
服装资讯 财富故事 管理营销 市场数据 男装搭配 女装搭配 配饰搭配 鞋包搭配 色彩搭配 好身材搭配 鞋子搭配 松糕鞋搭配 高跟鞋搭配 裤子搭配 裙子搭配 西装搭配 衬衫搭配 皮衣搭配 针织衫搭配 婚纱搭配 polo衫搭配 短裤搭配 蕾丝衫搭配 童装搭配 内裤搭配 帽子搭配 袜子搭配 靴子搭配 皮草搭配 古装 明星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