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知名服装品牌艾格发布的最新业绩报告显示,受益于欧洲本土市场,集团二季度营业额为2.63亿欧元,微增0.7%。不过,中国市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销售额下降2.2%。此前,中国市场一直是艾格的重要阵地。
这与上世纪80年代艾格每年两位数以上的营业额增长率相比已有较大差距。记者了解到,在上世纪80年代,依靠连锁店模式艾格将店铺发展至西欧、中国及印度等多个国家。而在中欧、俄国以及中东地区,集团则以代理模式迅速攻占市场。
1994年法国艾格集团在中国设立分支企业上海英模特制衣有限公司,1995年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门店。1997年,艾格已在中国开设了723家零售店,年销售额超过9亿元。但今年上半年,中国区销售却录得2.6%的跌幅。正见品牌研究中心总监林一凡认为,每一个服装品牌都有生命周期,艾格的黄金期已经过去,正进入品牌衰老期。林一凡表示,目前多数服装企业通过多品牌、收购等策略正在积极寻找变革,而艾格却在“吃老本儿”。艾格的品牌活跃度已大不如前,尽管艾格旗下有六大品牌,但产品系列、风格相对雷同,受众群体单一。与绫致时装相似,艾格也很少做营销推广,品牌认知度也在逐年下降。
针对品牌定位和销售渠道,艾格也已开始通过整合品牌,合理生产,减少库存调整发展策略。今年初,艾格削减了117家百货专卖店。
与之相对应的是,ZARA、H&M等快时尚品牌大举进攻中国市场。据统计,今年H&M计划开店50家、GAP为35家,优衣库则放出豪言要开100家店。
同时,国内服装企业也正通过多品牌策略、收购并购加速品牌整合、扩张。此前,森马20亿元收购GXG,九牧王、波司登等服装品牌也有品牌并购意向。
在业界看来,面对快时尚围剿和国内服装品牌的加速整合,不仅是艾格,Esprit、ONLY、Vero Moda等服装品牌的供应链与设计均大幅掉队,其平稳的发展策略也使品牌性价比越来越低。
记者走访位于天津武清的佛罗伦萨小镇发现,尽管打折后Esprit的服装只有数十元,但门店内依然缺乏客流。此前,Esprit也启动了自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