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迅猛发展,亚洲奢侈品市场发展的减速警醒了许多品牌及其投资者。然而,经济学人智库最新发布的亚洲奢侈品市场报告“Rich Pickings”表明,长期市场复苏甚是有望。今日发布的报告预测在已然占据全球奢侈品市场的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今后十年中亚洲市场收入仍将占据奢侈品市场收入的50%-60%。快速增长的家庭收入是奢侈品的消费需求的主要驱动力,这在中国尤为明显。
经济学人智库中国区预测副总监刘倩博士分析说:“2012年,在EIU跟踪调查的中国287个地级市中,只有北京和上海有超过100,000个城市居民年收入超过15万人民币。我们预计2020年会增加至61个城市,包括像成都、西安等内陆和西部城市。”
根据预测,在2030年前,亚洲年收入超过15万美元的家庭数量将由目前的250万升至2700万,其中中国年收入超过15万美元的家庭将超过1270万个,其影响力也将赶超日本。
经济学人智库首席零售消费品分析师Jon Copestake评论道:“随着中国政府打压奢侈作风和日元汇率的波动,近期对奢侈品市场发展减速的担忧不断升级。但即使在这种情境下,一些奢侈品企业的销售业绩依然强劲。由于欧洲经济停滞不前,北美经济发展缓慢,市场将重点关注亚洲市场的潜力。”
在中国将继续主导市场的同时,其他亚洲市场亦表现出巨大的潜力。截至2030年,印度将有3000万个家庭年收入超过5万美元。随着印度零售市场对外来投资的开放,它将成为奢侈品牌们的主要竞争市场。在印度尼西亚,富裕的精英阶层已经在全球商品市场繁荣的背后涌现出来,驱动了奢侈品消费的迅速增长。与此同时,,马来西亚和泰国正凭借自身实力将其国家打造成为购物目的地,而前者亦将受益于其低进口税的优势。
然而,并不是所有国家都会进展顺利。日元疲软、消费者信心不足和市场饱和将束缚日本市场的发展潜力。同样地,中国山寨产品的流行和对送礼风气的打压,印度外国零售投资的监管限制,都对奢侈品企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价格是另外一个因素,随着亚洲消费者日渐意识到他们在本国购买奢侈品支付了过高溢价,他们将转向国外市场购买奢侈品。
但是企业仍能保证其市场地位,无需稀释品牌价值便可获得丰厚的长期回报。如果他们谨慎定位,就能在中国内地发展最快的小型城市、印度日趋增加的富有企业家,还有印度尼西亚日渐增长的商品驱动财富上获益。未来西方的奢侈品企业将使他们的品牌日渐迎合亚洲文化的口味,在竞争中发展本土品牌,或者与有前途的本土企业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