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裁缝店一般设置在万州的商业中心,是商业街上的大店铺;许多年轻人找师傅学习缝纫手艺,并以此谋生;近年来,裁缝店开始渐渐退出商业中心,淡出人们的视线,大量巧手裁缝、裁缝店流落到街头小巷。
然而,近日记者走访万州城区多家裁缝店发现,随着如今网购改衣的人越来越多,裁缝店的生意越来越好了。
网购不合身是个普遍问题
家住新城路苗圃12号的朱先生是一餐馆的业务经理,穿的许多服装都是网上买的。他对记者说,“我很重视服装款式,有时候在网上看上某款服装,即使没有我能穿的型号,我也要买下来,再拿去裁缝店改合适。”
在福斯德广场上班的陈先生,本月初在网上买了条裤子,花了近120元,腰围合适,但是整体偏肥。这种情况没法退换,只能找裁缝修改,花了50元。虽然改裤子的钱相当于购买价一半多,但陈先生无奈地说:“咋办?花钱买的总不能扔了吧。”
记者调查了解到,网购服装不合身拿到裁缝店去改,对如今的都市人来说已是个普遍问题。
改衣服赚的比做衣服更多
时下裁缝店的生存境况如何呢?近日,记者走访了位于新城路、高笋塘广场等数家裁缝店。发现羽绒服翻新、改裤脚、修拉链、缝缝补补等改衣服的活儿已经取代做衣服,成为裁缝店主要的收入来源。
位于卫校对面的“导语文化”是家小有名气的裁缝店。记者看到,十几平方米的屋内挂满了“等待被改”的衣服和裤子,一架缝纫机、电熨斗、长尺加上一把大剪刀,任师傅熟练地操作着一切,忙得不亦乐乎。小店的位置较偏,不过依然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客人。
“以前我主要是做衣服,因为那时商场衣服很贵,很多人觉得买布料裁缝做更划算。那时,我的生意好得很,做一件衣服50元左右,做一件大衣120多元。后来,去商场买衣服的人越来越多了,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少,很多裁缝店关门了。我文化程度不高,只有这门手艺,所以坚持着做。到了2010年左右,前来改衣服的人越来越多了。算起来,改衣服赚的钱比做衣服还多,我就干脆只改衣,不做衣服了。”任师傅介绍。
任师傅称,每年到换季时会有一些人过来改衣服,通常是些四五十岁以上的顾客,大多是肥改瘦或其他缝缝补补的活儿。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拿衣服过来改,从冬天穿的羊绒大衣到夏天穿的裤子、裙子。一天忙下来,少说也有20、30件,根据不同材质的衣物整改或缝补,费用在6元到几十元不等。
“现在的年轻人总喜欢在网上购物,买回来的裤子大了或是小了又舍不得扔,就拿到我这里来改。”记者在高笋塘周边采访了几家裁缝店的店主都纷纷反映,近几年网络购物的红火也多多少少给他们带去了生意。 (中国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