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服装城 > 服装搭配 > 文章

成都服饰行业抱团寻找转型之道

情趣用品

  “成都美女”是一张名片,但令人尴尬的是,“成都美服”却鲜见成都品牌身影。提起成都服饰,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蜀锦蜀绣和大量代工厂。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成都服饰行业目前面临用工荒、设计人才断层、缺少自主品牌等问题。成都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黄文章坦言,成都服饰亟待突围,“我们正在探索产学研结合,希望加大孵化力度,提高设计人才质量,探索O2O模式,希望成都能出现大批叫得响的本土品牌。”

  用工荒、成本高 企业困境重重
  “相比去年,今年人力成本增加了20%左右。”依百兰鞋业总经理吴夕帆告诉记者,公司为Prada、Boss等顶尖国际品牌做贴牌,用工力度非常大,“今年以来,招工逐渐变难,成本也越来越高。”
  “我们正着手在成都之外建立生产中心,目前选址乐至。”吴夕帆透露,由于土地资源和人力成本问题,公司已经开始布局成都之外,“成都现在已经不适合劳动密集的工厂发展,产业需要升级。”
  雷迪波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设计和研发企业,公司在沿海地区寻找代工厂,其董事长刘长明向记者透露,“上半年来,整个行业的市场表现并不好,下滑了15%左右。”
  “高级车工难招已经是普遍现象。”成都一家小型服装厂老板告诉记者,服装行业技工已经出现断层现象,“近几年,在院校中,车工这种技术性的专业无法招满。”
  该老板透露,由于服装行业需要创造性,企业需要一些年轻、懂得现代新潮文化元素的车工,“但这很难,几乎已经难以找到技术好的年轻车工,车工年纪普遍在三十岁以上。很多90后觉得服装工人太‘蓝领’,也没有恒心学习技术。这已经是成都整个行业的共同问题。”

  代工不是办法 自主研发艰难
  “对代工厂来说,太容易受经济环境、市场和物价等因素干扰。”上述服装企业老板告诉记者,前几年企业专门为国外一些品牌代工,“这几年人力成本上涨,很多国外品牌把目光放在了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我们只好转向为网店企业做代工。”
  “帮别人贴牌当代工厂是利益链的最末端,技术难度低,很容易被取代。”吴夕帆早就意识到,创建自己的品牌才有价值,除了经营依百兰,他还创建了一家名叫吉盟商贸的公司,“自己设计鞋子,再找工厂生产,贴上自己的品牌,用自己的网店销售。”
  不过自主研发之路并不容易,吴夕帆直言,公司依然依靠贴牌为主业,“自主品牌‘挑大梁’的日子还需要时间,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成都整体自主氛围没有形成,单独品牌的平台太低,即使质量和价格有优势,也容易被打上‘山寨’和质量差的标签;二是专业人才有限,创造氛围也不够。”

  建孵化园、试水O2O 行业寻求突围
  “从2008年开始,成都服饰行业开始出现困境,加上近两年的用工荒、高成本和产业转型压力,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黄文章告诉记者,成都服饰行业曾经十分“辉煌”,“现在需要寻找转型之道。”
  如何转型?黄文章表示,成都需要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孵化园,“把人才培训中心、职能培训中心、产品研发中心结合起来,一是形成聚群效应,让众多企业服饰企业形成产业链,团结成一股‘成都力量’;二是企业、高校和人才直接对接,帮更多中小型企业解决人才断层现象;三是有更多设计师立足本土,与本土企业联合打造本土品牌的机会。”
  而更多的企业把目光放在了电商、O2O等新兴商业模式上。
  “我们已经有了网店,未来还会有更多线上线下结合的经营模式。”刘长明直言,公司目前把目光瞄准了电商模式,“实体店注重现场体验,网店更方便快捷,既形成差异化,又互相弥补不足。”
  “我们甚至可以打造一条专门的本土品牌服饰体验街,融入旅游、文化元素,就像宽窄巷子的美食街一样,结合电子商务模式,既能减少店铺成本,又能产生本土品牌效应。”黄文章表示,将联合众多本土服饰企业和设计师抱团“突围”,“进入高端商场的门槛太高,实体销售+电子商务是新的营销渠道。”成都晚报

分享:

相关推荐
相关栏目
服装资讯 财富故事 管理营销 市场数据 男装搭配 女装搭配 配饰搭配 鞋包搭配 色彩搭配 好身材搭配 鞋子搭配 松糕鞋搭配 高跟鞋搭配 裤子搭配 裙子搭配 西装搭配 衬衫搭配 皮衣搭配 针织衫搭配 婚纱搭配 polo衫搭配 短裤搭配 蕾丝衫搭配 童装搭配 内裤搭配 帽子搭配 袜子搭配 靴子搭配 皮草搭配 古装 明星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