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我国皮革业市场低迷,皮革厂商的生意和往年相比要淡一些,无论是在销售额上还是利润率,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减,在出口市场上,也不如人意,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皮革行业受到极大冲击,行业进出口增速告别双位数时代,全部跌至10%以下。
2013年整个行业的生意普遍不景气,消费者在皮革上的消费能力下降,导致行业总销售额下降,而利润率也一再被压缩,以前五千以上的价格的衣服利润率可能达30%,2013年利润率基本只能达到15%。
皮革行业利润下降,主要是近几年来开始,原料皮的价格一直在上涨,每年将近有20%的上涨幅度。人工、房租等费用也在增加,与此同时,皮衣成衣的专业市场价格却变化不大。受生产成本上升、人民币汇升值等因素影响,我国皮革行业的成本优势已经被削弱,部分原先国外的客户都在向印度等低成本国家转移。
我国皮革出口企业面临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市场订单减少、国际买家压价、供应商利润摊薄,这也促使一些外贸企业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受到冲击大的主要是中小企业和一些小的品牌企业,而当地的一些大的企业因有品牌优势,应对及时,受到的影响并不大。
皮装销售的产品结构上也整体发生了变化,整个市场里都出现了高价位皮装销量下滑,中低价位的皮装销量上升的现象。此外,近两年来,皮革行业电商销售也呈现上升趋势,电商之路或许将成为行业分摊成本,走出低迷状态的道路。
受到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成本上涨等综合因素影响,皮革行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而市场的低迷和定价主导权的缺失使得终端价格提升幅度受限,皮革行业的低迷状态还将持续。
相关链接:
皮革行业涵盖了制革、制鞋、皮衣、皮件、毛皮及其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化工、皮革五金、皮革机械、辅料等配套行业。上下游关联度高,依靠市场拉动,产品常青,集创汇、富民、就业为一体的特点。中国皮革行业,经过调整优化结构,在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一批专业化分工明确、特色突出、对拉动当地经济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皮革生产特色区域和专业市场。它们的形成,奠定了中国皮革行业发展的基础。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中国皮革业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也由此证明了中国皮革业生命力的旺盛与强大。皮革及其制品的市场潜力是很大的,全球皮革总需求量约为1.0亿平方米,相当于3亿张牛皮(标准皮)的产量,中国皮革产量折合标准皮近7000万张,约占全球皮革产量的23.33%。
但是,中国皮革制鞋及其相关产业的企业也应该正视到,21世纪我们在很多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虽然中国是世界上皮革生产大国,但并不是皮革强国,在品质、价值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在这个市场的大环境中加以磨练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