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服装城 > 服装搭配 > 文章

纺织业“招工难”愈演愈烈 10%涨薪不具吸引力

情趣用品

2014年2月19日,在以纺织服装业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江苏省常州市,市总工会组织了一场纺织、服装业专场招聘会。招聘的48家企业提供了1300个岗位,进场的1000多名求职者中,却仅有130多人初步达成工作意向。

招工难、用工贵是近几年一直困扰纺织服装企业的老毛病,也逐渐成为整个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难题。

加薪难留人 

许丽(化名),22岁,老家河北沧州,在江苏常熟的一家针织厂做过两年工人,但今年她不想再去了:“离家太远,老是看机器,工作太单调了,赚钱也没有特别多,回来找个差不多的工作很容易。”

而在常熟,许丽的老板正一筹莫展。正月十五都过了好几天,除了许丽,还有十几个外地女工不打算回来了。大概算了一下,不回来的工人占这个小厂车间去年工人总数的30%。

没有数据统计,纺织服装业到底缺多少员工,不过打听那些加工企业的老板,几乎没有不为用工头疼的,而且疼法还不一样。

义乌手套行业协会会长刘加法说,在义乌,企业除了承诺来年加薪外,还用发奖金的方式鼓励老员工带新人返厂,但每年都有一些外地员工春节回乡后就不再回来了。

广州创兴服装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牛仔休闲服装生产厂商之一,该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李恩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创兴今年流失的老员工有一些,但新员工也没有跟上来,招不到人,他担心这样持续下去,未来三五年用工缺口会越来越大,那时企业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杨世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整个产业链条上“用工难”呈现的情况不太一样。在纺织业上游,总体上是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比较大;而下游的服装加工业,主要是工人的工资成本上升得比较快,因为服装企业的设备替代性没有那么强,劳动生产率不像上游可以快速提升,工人工资和企业效益上涨之间的矛盾就比较突出。

李恩说,创兴集团的基层员工平均月薪是4000多元,而且每年都有增长,工龄5年以上的工人月薪基本都在六七千元,一些技术人员月薪上万,这其实比写字楼里的一些岗位要高。杨世滨介绍,今年纺织服装企业工资涨幅在5%~10%。但这样的待遇和涨幅似乎对求职者并不具吸引力。

工人都去哪儿了? 

纺织女工像许丽这样留在老家,是很多东南沿海省份缺工的一个重要原因。

杨世滨告诉记者,伴随着前几年规模不小的产业转移步伐,一些中部省份或者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承接了发达地区转移出来的纺织服装产业,特别是在中部的人力资源输出大省,工人回流到家乡,重新实现稳定就业,导致了发达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劳动力短缺。

李恩说,创兴一直在做的工作是维护员工队伍的稳定,尽量创造条件留住他们,但即便这样,有的问题是企业没法解决的。在创兴对离厂员工的跟踪回访中发现,外地女工在广州工作,孩子在老家读书,成了留守儿童,孩子一年年长大,逐渐到了上小学、升高中、考大学的年龄,不同的家庭情况不同,但一个共同的问题是需要母亲回去照顾生活和管理学习。如果一个女工面临这样的情况,企业对留人是无能为力的。

另一方面,没有新人愿意进入这个产业,将给后续发展留下隐忧。李恩表示,这是因为产业地位低下造成的。不只纺织服装业,整个制造业都是如此。他认为,这跟舆论导向有关。“一流人才做金融,二流人才搞地产,三流人才干实业”的社会观念对做实业的人是个很大的伤害,产业自豪感越来越低,人们就不会进入这个行业,刚离开校园的90后,宁愿去做地产销售,也不愿意进纺织厂当技术工人。

的确,许丽感觉不到一点儿“产业自豪”:“挺累的,每天差不多要10小时,在那里走来走去,一星期休息一天,时间不太够用。”

据了解,在创兴,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左右,有时加班一两小时,每周分单双周休息一天或两天。这也是很多纺织服装企业的正常工作强度。

纺织业或海外招工 

企业曾经盼望地方政府能帮助解决招工难题,有的地方政府也确实试图牵线搭桥,但效果并不好。文章开头所述的常州招聘会就是例证。

刘加法有一家手套厂,因为工人难招,他改变了策略:自己不再扩大生产规模,专心做品牌,订单多了就分到做得比较好的小企业去做,分散招工压力。但是,他也要保证自己的100台机器开动起来,为此,他用比别的老板更高的带工费鼓励老工人带新工人回来,别的老板的带工费是新带工人年薪的千分之二,刘加法出千分之五,这样才勉强招到了足够的工人。

在李恩看来,企业缺工的原因都是外部性的,企业做了所有该做的来挽留工人。在对员工的调查中显示,工人对薪酬的满意度很高,在工作环境方面企业也不断改善。创兴是花园式厂房,绿化面积超过50%,工厂里有超市、网吧、各种运动场……

李恩说,像创兴这样的工厂很多,现在在劳动力市场上已经是完全竞争的态势,工人们会比较宿舍、设备、工作环境,企业要想招来人就得做到“你好我更好”。但在已经相对良性的环境和薪酬体系下,人们还是不太喜欢进入这个行业,这就是社会环境问题了。

招工难,工资成本上升,纺织服装业用工难其实正是整个制造业的一个缩影。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表示,调查显示,在1995年—2005年的10年间,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平均工资只增加了几十块钱,这种局面在2005年刘易斯拐点到来之后结束了,纺织业在过去9年经历了调整、冲击和震荡。著名经济学家、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介绍,中国的劳动力绝对数量已经连续两年减少,去年全国劳动人口的数量净减少233万,2010年农民工全国月平均工资是1690元,去年已经到了2609元。

杨世滨认为,企业化解用工难题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大学生已经成为新的就业力量,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000万,2013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近700万人,要吸引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到产业中来,除了提供体面的薪酬,还要有可以纳入他们人生规划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稳定现有员工上,有些企业每遇到问题就去招新的工人,但招聘新人需要不断培训,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也要重新建立,不如留住已有员工。

对于纺织企业的用工难,有专家认为,除了吸引应届大学生和留住老员工以外,还可以将一些产品线转移至中西部剩余劳动力较为充裕的省份,甚至转移至东南亚国家,利用其较为廉价的劳动力。

分享:

相关推荐
相关栏目
服装资讯 财富故事 管理营销 市场数据 男装搭配 女装搭配 配饰搭配 鞋包搭配 色彩搭配 好身材搭配 鞋子搭配 松糕鞋搭配 高跟鞋搭配 裤子搭配 裙子搭配 西装搭配 衬衫搭配 皮衣搭配 针织衫搭配 婚纱搭配 polo衫搭配 短裤搭配 蕾丝衫搭配 童装搭配 内裤搭配 帽子搭配 袜子搭配 靴子搭配 皮草搭配 古装 明星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