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服装城 > 服装搭配 > 文章

运动品牌缓慢复苏 本土品牌如何赶超?

情趣用品

近日,李宁、安踏、特步、匹克、361度、中国动向等国内六大体育品牌纷纷交出2013年“成绩单”。从营业额来看,2013年国内体育品牌仍整体下滑,不过跌幅与2012年相比有所收窄,关店速度也较2012年有所放缓。

运动行业初现回暖

日前,运动品牌李宁发布了2013年报,数据显示,其2013年收入为58.24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同期相比下跌12.8%。至此,国内六大运动品牌无一例外的出现了营收下滑。其中安踏2013年营业额同比下降最少,为4.5%;361度则出现了营业额为27.6%的大幅下滑。

不过,经过积极转型调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已传递出“回暖”迹象。如李宁公司去年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3.9亿元,与2012年19.79亿元的亏损额度相比,大幅收窄80.2%。安踏的净利和营收降幅也分别比去年缩小了为3.2%和4.5%。此外,从关店的情况来看,六大运动品牌共关闭了3077家店,而2012年这一数字近5000家。记者昨日走访市场还发现,各大体育品牌的终端促销力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也有明显缩减,目前新款折扣最高在8折左右,而去年许多新款的折扣力度可达到7折。

渠道转型推动复苏

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张庆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两年,李宁、安踏等从原来的批发模式转向零售模式,目前来看初步收到了成效。

“过去一年渠道复兴几近完成,直接零售约占总销售量的三分之一;渠道库存中新产品占比回升至2011年水平。”李宁公司相关人员介绍说,该公司已从传统的、缺乏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批发经营模式,转向通过差异化的零售体验,建立快速时尚零售直销运营模式。“有指导性的订货+快速补货+快速反应”的产品调配模式,已改善了经销商的订单及储货安排,这也得到了超过90%以上的经销商参与支持。

安踏方面则表示,以“零售为导向的转型”将组织架构全面贴近消费者,开始重点提升终端店铺和零售商的竞争力。在渠道方面,则向零售商提供了更精准的订货指引,从而稳定其库存水平,同时鼓励零售商灵活补单,以降低库存风险。

比较 国际品牌已回归增长轨道

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与国内品牌的缓慢复苏相比,此前同样遭遇下滑危机的耐克和阿迪,则已经提前步入正轨。

据阿迪达斯发布的2013年全年业绩情况显示,按汇率不变的情况计算,2013年其在大中华区销量收入增长7%。而耐克公布的2013第三财季报显示,其大中华区销售额也增长了7%。从市场反应来看,阿迪达斯与耐克等国际品牌仍占据绝对优势。据重庆劲浪体育方面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耐克、阿迪等国际品牌仍会占据70%左右的市场,品牌效应影响明显。

“国外品牌前几年在中国也遭遇销售放缓的难题,但由于调整较早,提前进入复苏阶段。”张庆表示,国际品牌过去在中国基本都是采取代理的销售模式,由于来自百货业态的压力,有所放缓,但后来通过采取渠道下沉的策略,目前在抢占市场方面仍领先了一步。“与国际品牌相比,本土运动品牌除转型较晚之外,也与其自身缺少运动“DNA”相关。”他还表示,国内大部分品牌都是从代工、工厂做起来的,对运动本身的理解并不够。同时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也有所欠缺,目前国际品牌的周转期多在40~50天左右,而本土品牌最长的在80~90天左右。

建议 本土品牌如何赶超?

互动、研发、差异化三翼齐飞

张庆表示,在2015年~2020年期间,国内运动品牌行业还将迎来高增长期,但在此之前,都将处于调整转型状态,本土运动品牌只有借机转型,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他表示,现在本土品牌最需要的就是从粗放式变为精细化运营,加强市场反应,明确产品定位,加强对新一代80后、90后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洞察和把握。“例如,目前耐克在‘数字互动营销’领域运用网站、网上社区、游戏活动等,加强与于消费者的互动,值得借鉴。”

中国服装协会专家顾问团成员、服装品牌经营战略专家闵光亚则表示,本土运动品牌在原材料的把关上“同化现象”明显。在这一轮洗牌中要取胜,只有加强原材料研发,走差异化路线,打造自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其中,加大在研发上的投入,提高研发团队职业素质、专业能力以及紧跟世界潮流,避免信息滞后显得十分必要。

分享:

相关推荐
相关栏目
服装资讯 财富故事 管理营销 市场数据 男装搭配 女装搭配 配饰搭配 鞋包搭配 色彩搭配 好身材搭配 鞋子搭配 松糕鞋搭配 高跟鞋搭配 裤子搭配 裙子搭配 西装搭配 衬衫搭配 皮衣搭配 针织衫搭配 婚纱搭配 polo衫搭配 短裤搭配 蕾丝衫搭配 童装搭配 内裤搭配 帽子搭配 袜子搭配 靴子搭配 皮草搭配 古装 明星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