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一周内摸清一个行业?这是个非常非常好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是否可能在很短的时间(一周)内摸清一个陌生行业?
先摆答案:一周内足够一个门外汉摸清一个陌生领域,而且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的。以下将从职业咨询师的角度和创业者的角度进行解答。
一、 定义:何为“摸清一个陌生行业”?
“摸清一个陌生领域”,并不等于了解一个领域的方方面面,而是选定目标锁定范围后进行的高效调研。
一个行业里的所有人,都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所了解的都是一个行业的某些方面:有知道象鼻子形状的,有知道象腿重量的,等等等等。即使有三五十年的时间,能了解一个行业方方面面的人是不存在的。问题中的“摸清一个陌生行业”如果指的是了解一个行业的方方面面,这个问题显然没有任何意义。
咨询业所谓的“摸清一个行业”,更多的是指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环境,而并不是这个行业的全部。做咨询的人可能不知道象牙什么形状,不知道大象有没有尾巴,但咨询业并不关注这些。咨询业关注这头大象每天吃多少粮食,喝多少水,能走多远的路,以及前面的路是高山还是河流,明天的天气是晴天还是雨天。优衣酷近几年在中国大陆的成功离不开埃森哲的功劳,但埃森哲的那帮咨询师并不一定懂面料懂生产懂时尚。
二、职业咨询师如何“摸清一个行业”?
在事先决定好的调研范围合精度下,所需信息量是有限的
第一部分已经讲过,咨询业中“摸清一个行业”更多地在指搞懂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环境。设定了调研范围和调研精度目标后,调研所需要的信息量并不是无限的。
了解一个行业的商业模式,要搞懂这个行业的顾客是谁?
为顾客创造了什么价值?
通过什么渠道提供这个价值的?
需要进行哪些投资?利润率有多少?
而商业环境方面,市场规模如何变化?
法律政策税收如何?成本和收益如何变化?
以上的这些内容,信息量有限且通过常规方法都可以查的到,这就为我们短时间内了解一个陌生行业提供了可能性。
合理运用benchmark企业,经一步减少所需信息量
我们还有一些方法对所需要调查的信息量进行进一步的缩小。最经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对标杆企业(benchmark)进行分析。
标杆企业的各类数据水平都是该行业中最接近理想水平的,最能代表该行业的情况。比如研究中国互联网行业主要分析BAT三家就足够了,没必要分析所有的互联网公司。
围绕目标,运用框架分析,提高有效信息消化率
在信息量和调研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决定“能否摸清一个行业”的要素就只有一个,我称为“有效信息消化率”。
行业信息量把握度=有效信息消化率*时间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提高有效信息消化率的方法。我称之为“框架填空法”。具体做法是:先确定一个调查目标,然后将此目标分解为几个框架,然后将得到的框架继续分解,直到最终的框架内容变得很具体。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为了调查大象每天能走多远的路,入手了一本讲大象的书。这本书里讲了关于大象的各种信息,但对你不一定都有用。你可以把你的目标问题分解成大象的速度和行走的时间两个问题。然后继续分解,速度可以跟大象腿的长度建立函数关系,行走时间可以跟大象每天摄入的食物量建立函数关系,这样你只用在书中查找大象腿的长度和每天的饮食量就行了。然后把这两个变量带入你之前分解的框架。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关注你的目标,并只注重与你的目标相关的信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信息检索和利用的高效,难点是如何建立好的分析框架,即思维方式。这一点从业经验会起很大的作用,我相信每个咨询师都有自己独特的分析框架。初学者可以多看比较优秀的行业报告或研究优秀咨询师的分析框架,最终形成自己的分析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