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铁定9月9日举行产品发布大会,选址总部所在地加州库比蒂诺市佛林特演艺中心。在“果粉”眼中,此举饶具深意。佛林特演艺中心乃苹果赖以成名的产品Macintosh计算机(Mac机)“出生”之地。
苹果发布会设在如此隆重之地,到底是决策大员“摆架子”,还是投资者引颈以待的革命性产品终于在Mac机诞生之地横空出世,一周后自有分晓。苹果股价连日走俏,上周五收报102.5美元,相当于一拆七前每股717.5美元,突破2012年9月19日702.1美元收市高位。
老毕相信,在许多人看来,苹果股价过去两年大伏大起,跟乔布斯离世后苹果已失去“点石成金”之能大有关系。
股价上涨,why
“教主”与世长辞,苹果源源不绝的创意彷佛随风而逝,这些年一直没有足以跟iPod、iPhone相提并论的革命性产品公诸于世。乔布斯在生时最后一项得意之作iPad,看来亦成不了许多人寄以厚望的game-changer(游戏改变者)。从集团业绩越来越依赖iPhone可见,市场批评库克治下的苹果创意今非昔比,并非先入为主有欠公允的偏见。
问题是,苹果股价见顶后的急剧跌势若可归因于“乔布斯溢价”消失,那么去年4月触底后反弹近倍,却又如何解释?股价见底后的五个季度,苹果有哪一季不在吃老本,除了围绕外形规格档次价钱改头换面外,推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产品?
大家若认同苹果于产品领域无大建树,该股从去年4月18日的56美元(经拆细调整),升至上周五收市的102.5美元,回报83%,凭的又是什么?
财务圣手
乔布斯在世期间,苹果专注产品开发,既不派息又不回购。教主2011年去世,苹果2012年7月宣布17年来首次派发股息,同年9月推出三年内回购100亿美元股份的计划。翌年,回购规模加码至600亿美元,今年进一步增至900亿美元,管理层同时决定把股份一拆七,令散户更易“入场”。连同多次调高的季度股息,苹果“回馈”股东计划涉及金额已高达1300亿美元。
换句话说,乔布斯从1996年“回巢”至2011年辞世,15年来一直不屑为之的财务手段,库克上场后招招用齐。在死硬派“果粉”和认定苹果以财务手段代替创意取悦股东乃“死路一条”的投资者眼中,这种转变是苹果盛极而衰的一大征兆。可是,从股价表现着眼,市场显然不认同悲观派的看法。
花旗集团做了一项甚具启发性的研究,对象为苹果与“回购天王”IBM,比较基准则为两家科技巨企的自由现金流(FCF)。结果显示,在苹果股价去年4月跌至谷底时,集团的自由现金流收益率(FCF yield, FCF/市值)高达10%;IBM略低,但亦接近9%。
数字意味着两巨企由营运产生的现金流,在扣除必须的资本开支后,可供自由调配运用的部分(即自由现金流),相对自身市值半斤八两。
然而,若以剩余自由现金流收益率(surplus FCF yield,计算方法为FCF-股息与回购开支/市值)作比较基准,两家公司的情况便大不相同。
去年4月苹果股价触底,集团的剩余自由现金流收益率,跟自由现金流收益率无甚分别,同为10%左右;反观IBM,剩余自由现金流收益率连1%亦不到,远低于接近9%的自由现金流收益率。
这中间的关键,在于IBM的FCF绝大部分已透过股息和回购派发给股东;苹果其时虽已启动“回馈股东”计划,但用于派息和回购的开支,于计划执行初期仅占集团FCF的一个小部分。
经过股息/回购两度加码,苹果的剩余自由现金流收益率,已从去年4月的10%大幅降至目前仅1%左右,跟IBM所差无几。所以如此,全因苹果迟至2011年仍不派息不回购,2012年踏出第一步后回不了头,2013年透过股息和回购归还股东的资金高达330亿美元,相当于集团FCF的88%!
苹果股价去年4月触底至今劲涨83%,IBM同期仅录得1%升幅,与苹果管理层在伊坎(Carl Icahn)等“大鳄”软硬兼施下“善待股东”,迫使集团在这方面与IBM并驾齐驱,足以解释苹果何以革命性产品欠奉,股价过去年余仍能翻上一番。
问题是,苹果这头超级现金牛,可供企业狙击手“抽水”的空间已不多,源于surplus FCF的套利机会所剩无几。现在才买入苹果,恐怕只能寄望管理层创意重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