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店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其丰富、时尚、新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光顾。除了时尚服饰类的集合店,还有如丝芙兰、sasa这样的化妆品集合店,c.p.u、foss这样的鞋类集合店,博士蛙、朵朵童世界这样的儿童用品集合店。
集合店这种将多个品牌集中于一个店铺的的做法,不但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一站式购物的需求,同时还成为了设计师品牌孵化的基地。位于北京太古里北区的BNC(薄荷糯米葱)就是知名媒体人洪晃投资的中国原创设计集合概念店,目前签约的本土设计师有一百五十多位。“中国设计师现在最缺的并不是报道,他们最缺少的是市场的检验,他们特别需要一个平台。”洪晃曾明确表示,那BNC就是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平台。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集合店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多品牌的集合店,即是将旗下或者代理的品牌集中在同一个店铺中展示,通常每个品牌的区域都是相对独立的;第二种是买手制精品集合店,通常以细分的目标顾客独特的时尚观念为基准,通过买手挑选不同品牌的时装、饰品、珠宝、皮包、鞋子以及化妆品,融合在一个店铺里。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从买手制的集合店中还衍生出一种新型集合店,不但出售服装配饰、还整合了文具、图书、生活杂物、咖啡、甚至餐厅、旅馆,打造具有独特品味的生活方式空间,展示甚至引领着时尚和潮流。欧洲是这类集合店的发源地。位于法国巴黎的巴黎柯莱特时尚店Colette在时尚界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时尚爱好者前去朝圣,每两周一次的橱窗展示更新也成为了巴黎时尚的风向标。
近年来这股风潮也渐渐席卷我国。去年上海静安寺旁10 corsocomo开业,该店为全球第四家,它融合了书店、画廊、商店、咖啡厅,作为概念店,提供的不仅是意式生活品位,更是一个艺术展示的平台。
随着国内近些年来商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集合店在购物中心开店可以说是互相选择的结果。集合店在享受购物中心的人流的同时也促进购物中心的变化和发展。
首先,增加购物中心的品牌丰富度,延长消费者在店内的停留时间。
一个集合店中的品牌少则十几个多则上百个,能在购物中心店铺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品牌选择。同时,有研究表明,与单品牌店相比,由于品牌更为多样化,消费者在集合店里停留的时间超过单品牌店3倍以上,促进了商品销售额的增加。同时,采用集成店模式能够减少店内每平方米的租金压力和人员成本,大大提升商铺的盈利能力。
第二,与百货主力店相比,集合店面积灵活,承受租金能力较高,逐渐成为百货主力店的替代者。
百货主力店通常需求的面积在两万平方米以上,租期在十五年到二十年左右,同时租金相对较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尤其近些年来电商的冲击,百货的竞争能力日益下降,在很多购物中心中百货主力店既不能在人流上做出贡献,又不能在租金上做出贡献,不得不面对撤店的尴尬。而在“去百货主力店”的过程中,集合店因为具有一定规模可起到替换作用,像大小it、novo等面积需求较大的品牌集合店,已经逐渐成为了购物中心不可或缺的次主力店。
第三,增加购物中心较弱品类的竞争能力。
与传统百货相比,化妆品、鞋包、内衣等品类一直是购物中心竞争力较弱的部分。这些品类的大多数品牌一般需求的面积较小、喜欢扎堆开店,购物中心很难提供大量的小面积店铺来满足这些品类的品牌的开店需求。而集合店方式的出现就能较好解决这些问题,像丝芙兰这类品牌也成为了各大购物中心招商追逐的焦点。在新的一轮调整中,各大购物中心也非常注重此类集合店的引进,像沈阳大悦城就已经签约了大约两千平方米左右的WASS洋仓鞋类这一集合店来增强其综合竞争力。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很多品牌也整合资源,开出适合购物中心经营的集合店,主动迎合购物中心发展的潮流,如百丽的MAP,爱慕的内衣集合店都是不错的尝试。
第四,提供更新鲜活力。
集合店中有很大一份是以买手制为主的,他们通常引进的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小众品牌,且都是当季最新流行的,像10 Corso Como上海店就提供了Como Fornasetti、Ligne Blanche、Dyptique、Mad et Len、Atelier Cologne等一系列独有的品牌,给消费者更多购物的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