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莉诗解散,对盐步内衣的整体名声有一定影响,但对其他企业经营没影响盐步内衣协会副会长潘楚文表示,近年来,内衣经销渠道有50%的毛利润,生产渠道也有一定利润,虽然内衣企业销售额不高,最多的也就三五亿元,但利润率不错,近年来不少企业都实现了增长。
事件引发企业思考:企业经营需谨慎引入合伙人
连日来,嘉莉诗突然宣布解散的事件在本地企业圈引起强烈反响。很多人在反思企业经营中,嘉莉诗事件是否有一些启示。
姐妹花内衣总经理潘楚文认为,嘉莉诗的解散,与其创始人何柏强夫妇不无关系,但引入陈某投资,让其持股50%,可能是一步错棋。“即便是引入外部资本,也要把企业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上。”他认为,企业在资金困难时,找合作伙伴无可厚非,但对合伙人的品质要有综合的考量,最关键的是财务权、控制权不能旁落他人之手。大权一旦旁落,就容易引发各种矛盾。
据悉,2012年4月,嘉莉诗公司决定引进外部资金,解决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广州商人陈某以4000万元作为注册资本入资嘉莉诗公司,取得50%的股权。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不再由何柏强夫妇单独拍板,而是经股东会议定夺施行。
据了解,嘉莉诗公司最高峰时,一年销售额过亿元,如果按毛利润50%计算,一年利润不止4000万元。当时陈某以4000万元取得50%的控股权,很容易让外界猜测,这其中有一些隐情。
对此,陈某曾向记者表示,他实际投入了2亿多元,而不止4000万元,企业每个月亏几百万元,他才决定解散。不论说法如何,但陈某进来后,陈某和何柏强夫妇的矛盾白热化,却是实情。
何柏强夫妇的代言人老何曾表示,陈某进来后,何柏强夫妇被架空,想了解情况都得上法院。2013年4月,何柏强夫妇诉请解散公司,理由则是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矛盾无法调和,诉求嘉莉诗支付2012年4月之前2.8亿元的利润。大股东陈某则直接向警方报案,称何柏强夫妇涉嫌转移嘉莉诗商标资产。警方介入调查,后认为两人确实利用职务之便侵占了嘉莉诗公司财产。去年6月份,何柏强夫妇的诉求被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很快两人又被南海公安分局以职务侵占罪刑事拘留,7月才获得取保候审。
关注嘉莉诗商标
嘉莉诗品牌背后拥有优秀的销售渠道
多个企业想收购商标以拓宽销售渠道
作为一个创立了19年的品牌,本地人对嘉莉诗的感情非常深。这家企业解散,包括其他内衣企业、员工和部分市民,都表示难以接受。嘉莉诗解散后,多个企业表示有意向收购商标,嘉莉诗商标为何受青睐?
美思内衣已竞得嘉莉诗厂房,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吴艳芬坦诚对收购嘉莉诗商标有浓厚兴趣,“嘉莉诗的商标是有一定品牌价值的,无论被谁竞得,对该企业拓宽销售渠道都有较大的拉动作用。”
据悉,嘉莉诗已经建立起“直销+代理+电商+经销”等多重全覆盖式、且较为完善的经销渠道。其他一些小型的企业,能建立一两种渠道就不错了。虽然企业旗下嘉莉诗品牌内衣线下渠道萎缩得迅速,但嘉莉诗的电商做得不错,而且旗下的戴安娜品牌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发展得不错,目前有1000多经销商。对于传统企业而言,经销商资源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经销商,产品卖不出,企业后续发展无从说起。
吴艳芬认为,嘉莉诗的品牌价值如何再次凸显,关键还要看收购后厂家对整个销售渠道的运营和整合。“嘉莉诗解散事件对其品牌有一定的负面价值。所以,收购后如何去补救并挽回品牌形象,是非常考验商标收购企业的。”她也进一步阐述,“商标只要经营得当,嘉莉诗的品牌价值会重焕当年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