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成才:工厂是最好的大学
1939年12月,刘鹏出生于台州路桥老街话月巷的一户书香人家。刘鹏的父亲早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是一位在精细化工领域有着很深造诣的专家。文革时期,他父亲遭受不公正待遇,一度被迫回到故里——路桥的良一村接受劳动改造。在那个年代,学校只向工农子弟开放,即将参加高考的刘鹏只好跟随父亲回到路桥。
刘鹏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自甘堕落。他一边在化工厂上班,一边刻苦自学,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他把自己打造成了熟谙化工制造并有着突出管理才能的复合型人才。1975年,他出任黄岩有机化工厂厂长。
囿于当时的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条件,黄岩有机化工厂起初的发展并不顺利,但刘鹏还是立下了一条规矩:必须将每年销售收入的3%作为研发经费。靠着质量过硬的产品和恪守诚信的经营原则,工厂慢慢成长起来,还于1984年兼并了国有企业——黄岩第二化工厂,迈出了成功的一小步。
初露锋芒:敏锐的嗅觉与果敢的行动
1999年10月的一天,刘鹏偶然获得这样一个信息:电子科技(半导体)行业特别需要一种叫光刻胶的产品。
光刻胶是制作集成电路的关键材料,是一种通过紫外光、电子束、X射线等曝光源的照射或者辐射,使溶解度发生变化的耐蚀刻薄膜材料。这种材料如今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当中的电子电器产品领域使用非常普遍,在当时却是“一胶难求”,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掌握比较成熟的生产技术。“六五”、“七五”期间,国家计委、科委一直把光刻胶列为重大攻关项目。受当时情况的限制,这种材料是不允许从国外输入的,而要发展我国的电子工业,必须解决光刻胶来源问题。
痴迷化工的刘鹏从此跟光刻胶铆上了劲。他先后找到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坦言自己企业的优势和不足,希望共同研发该产品。有几位资深化学教授被刘鹏的诚恳打动,但对刘鹏希望尽早研制出合格光刻胶的想法却抱以不太乐观的态度。
国家计委领导非常支持刘鹏的行动,委派其组团赴日——七天的考察获益颇多,也更增强了他攻克光刻胶的信心。回来后,在没有获得多少外援技术的情况下,刘鹏不等不靠,和伙伴们潜心钻研,还专门买来一些集成电路一次次做实验。在接下来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刘鹏和他的团队竟然真的研发出精度达到2~3um的光刻胶——后来还获得省科技进步的二等奖。
研发成功不久,刘鹏带着样品来到上海化学试剂公司——这是一家当时国内技术最领先的化工企业。刘鹏希望以这家化工龙头企业作为展示窗口,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新品。好不容易找上门,该企业的负责人却不屑一顾,认为刘鹏的企业不可能已生产出世界同等水平的光刻胶。这下刘鹏急了:“只要把我们的产品放在你们的销售柜台里就行了,免费试用,客户试用我们的产品出了任何问题,所有责任由我们承担!”
就这样,刘鹏在得到允许后,把装有样品的小瓶子一个个贴上自己手写的标签,小心冀冀放进玻璃柜台,并把它们排列得整整齐齐。
这一试不打紧,上海仪表局下属的上海电子管三厂、上海无线电七厂和十九厂很快找到刘鹏,洽谈需要提供大批量的光刻胶产品。
当时,需要光刻胶的并不只这几家企业,而是全国整个市场,且每公斤卖到近1000元。光刻胶的研制成功还为当时我国的海上运载火箭非常及时地提供了优质的产品,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还专门发布了嘉奖令。
刘鹏研制的胶水随火箭飞上了天,国家科委、化工部、电子工业部的领导先后亲临黄岩有机化工厂检查指导,各路客商更是纷至沓来,让刘鹏这个名字和那个原来根本不起眼的“黄岩有机化工厂”一时间声名大震。
长袖善舞:挂帅商城,倾心商业研究
上世纪90年代初,黄岩有机化工厂历经阵痛,由国企成功改制为浙江金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浙江首家股份有限公司。
此时的刘鹏不只是一位化学专家,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经营管理人才。1994年夏天,刘鹏受命着手对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进行改制。其时的日用品商城总资产已达2亿元、年成交额逾百亿元。由刘鹏等5人组成的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筹备小组奉命进驻商城,却没有得到好脸色看,权力交接的背后是一个接一个的软钉子——甚至连借一间小小的空房作筹建办公室的要求都被回绝。刘鹏不担心这些,多年的风雨洗礼和商界磨砺让他变得更加执著和坚韧。
1997年初,中国日用品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从行政管理到企业经营,商城的体制与以前完全不同。而作为商城股份第一位掌门人的刘鹏在“挂帅”伊始,就着手以招投标的形式对摊位管理进行改革,并策划了首届中国(台州)日用品交易会,一时间,四海之内商品云集,八方商贾纷纷会聚,路桥当地百姓更是奔走相告,展会盛况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