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服装城 > 服装搭配 > 文章

服装行业如何内外兼修 造就O2O的真功夫

情趣用品

  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某个名词的时候,其内涵难免被空心化,与此同时,谈论者会将大量劣质和廉价的私货填充其中。这差不多是最近流行的商业概念们共有的命运,O2O也未幸免。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如此,O2O仍在现实中展现出非凡的商业价值。

  的确,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述:“工业时代,它给我们带来了机器化大生产的观念——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以统一、标准化的方式重复生产。而到了信息时代,因为互联网,虽然仍显现相同的经济规模,但时间、空间与经济的相关性减弱了。”

  因此,传统服装大佬们开始紧张,担心自己在互联网的突飞猛进中被颠覆,大规模生产、铺货在流量红利时代无所适从,他们渴望能顺势而为,融入互联网的大潮中,于是,O2O概念一出,便得各种追捧,成为他们眼中的“诺亚方舟”。

  摩根士丹利统计显示,国内移动互联网已经覆盖5亿人群,仅仅是二维码扫描的动作,1年约11亿次,相当于每秒35次,O2O正在让消费者以颇具竞争力的价格实现购买,无论何时、何地,它在改变和重组商业价值链的标准,让整个链条变得更高效、更低成本。

  而这一切让传统玩家们看到一个交集的可能,从过去的与线上对抗,到后来的向线上靠拢,再到现在真正的融合,解决线上B2C带来的强烈不适,用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基因,让数据与信息像血液一样流淌于企业肌体内,进而完成在新兴商业环境下的重生,它们才能避免鲍勃·迪伦(Bob Dylan)口中“不是在走向重生,就是在走向死亡”的悲剧。

  困难重重

  2008年以后,因为宏观环境的突变,一场库存的浩劫冲击着国内诸多服装企业,李宁等运动品牌因此元气大伤,而时尚、休闲类服装的日子也不好过,某著名休闲服饰的电商负责人李浩(化名)告诉记者,当时,他所在品牌旗下就有超过3亿元的库存积压。

  这时,李浩的老板和很多有战略思考的服装业大拿开始将目光转向淘宝,试图利用电商平台作为库存的“下水道”。当时大家都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设想每天做个1、2万元的销售就很不错了。

  结果到了2009年、2010年,电商渠道开始爆发,李浩及几家友商的淘宝店开到淘宝商城,大家都轻松突破每天10万元的流水。按照他的回忆,2010年秋天的一次大促,其品牌单日销量突破百万元,而当时,全国线下所有渠道单日最高销售才不到90万元。当年秋天,双11大促,单日销量超过1000万元,董事长带着董事会还有所有高管一起来为李浩的电商团队庆功。那段时间,类似的“童话”,经常在服装业上演。

  不过,这样的喜悦没有持续多久,问题接踵而至,服装品牌的加盟商们、区域大经销商纷纷揭竿而起,反对服装品牌电商,因为电商渠道的低价不断挑战着他们脆弱的神经——消费者开始习惯等待过季后线上打折的产品,线下实体店沦为了大众的“试衣间”——加盟商和大经销商们将自己的收益下滑完全归咎于品牌电商B2C,他们或自己开展电商,与品牌电商直接抗争,或以订货、采购量相要挟,要求品牌商给予更多的优惠和特权。

  如此一来,服装品牌们变得越发被动,渠道越发混乱,价格战不断。像“以纯”,不得不暂停自己的电商业务,另谋安抚良策,而“美邦”也不得不收敛自己在电商B2C的大张旗鼓……

  而更悲惨的是那些迟迟犹豫的服装玩家,连电商的边也没摸到,眼见着流量费用越来越贵,错过B2C发展的黄金时期,要么囿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停滞不前,逐渐被消费者摒弃;要么眼见着线下大渠道商电商化,自己沦为产业链最容易被压榨的生产者,品牌倒成了别人的嫁衣裳。

  到头来,大家都迫切地需要一个更中庸的办法,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就在这时,移动互联网大热,O2O被提出来,它一头连着性感的“线上”,一头兼顾传统的“线下”,没有颠覆,没有替代,充满着“融合”的想象力,于是,困难重重的“落水者”找到了拯救自己的“浮木”。开始畅想着用线上为线下集人气、倒流量;线下为线上聚合体验、增加粘性,成就品牌的一体两面,但事实上,要实现这一切并非易事。

  数据通则O2O通

  中医云: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要真正实现O2O,须将品牌后端运营打通,让数据自由流动到它应该到达的地方,否则,线上与线下还是彼此割裂,运作起来还是各种疼痛。”宁波中哲慕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GXG)电商总经理李淑君这样告诉记者,更形象的说法是:思想已经漂移,但身体还在拧巴。

  在李淑君看来,O2O有几个重要的“打通”——将平台和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打通通路;将产品通路打通;将品牌店铺与店铺打通;将会员体系打通;将消费者“钱包”打通。它们成为血管,数据是流通于各血管的血液,而品牌后端的管理系统则是调动一切的大脑与心脏。

  其实,所谓平台、商家、消费者之间的打通,是指商业平台(如天猫、线下商场、购物中心)上的三方无缝沟通——什么样的消费者买了什么,通过怎样的路径来购买,他(她)有怎样的习性……这些数据不能只留于平台,商家也须准确获取;所谓产品通路打通,则是无论线下、线上,产品从生产到售卖的整个过程的数据,都要被掌握。

  而所谓店铺与店铺的打通,则是让所有店铺能够互通有无,互为依靠,方便调货、补货;所谓会员体系打通,消费者“钱包”打通,则是应运“粉丝经济”,线上线下全盘地掌握高净值老客的消费行为,以便更好地粘住他们。

  典型的场景,比如北京西单大悦城做特卖,林女士通过其微淘获取信息,抢了品牌优惠券,赶来GXG为丈夫淘一件休闲西装,大悦城会将自己积累的林女士数据传达给GXG,让其能有针对性地备货,或从附近的店面调货。

  到了特卖日当天,当林女士选好服装,通过手机支付宝钱包支付后,GXG会记下她选择的灰色束腰双扣西装,客单价,并邀请她扫码关注GXG的微淘号,编入其会员体系,因为这样的绑定,从此,无论林女士登录GXG天猫旗舰店选购,还是在线下实体店购置,GXG都会记下其行为,当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GXG还可以在林女士允许下,向其推荐新品,提供个性化折扣,并聚集类似林女士的消费群数据,反向优化自己的设计、生产、物流、零售方式等环节。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现实并不那么完美,无论对于李淑君还是其他服装从业者,其中涉及的各方利益极其复杂:平台可能没那么大方地分享自己的客户数据;店铺间调货如何确定利益分成;会员在线下体验,却回到线上消费,这利润如何切割……很多平衡与谈判都需要妥协与智慧,现在,能先将自身的店铺体系、会员体系、产品体系打通,已经是O2O的先进者了。

  若能如此,数据通,则运营通,运营通,则O2O通。即便目前实现体外打通还很困难,但在O2O契机下,企业内部加速扩展通路,联通线上线下诸多关节,大大消解比特世界与原子世界的鸿沟,便可有效解决过去的运营之痛。更进一步,当实体店获得更多线上资源和运营系统的支持,令电商与店商一盘棋,那么,就更可以说:O2O既是土壤,也是成果。

  数据掘金

  如果说,打通商业价值链是企业实现O2O的“道”,那么运用数据挖掘指导O2O改造,就是“术”,道术相济,才能游刃有余。

  其实,构建O2O型的企业价值链,意味着传统服装企业需对设计、生产、传播、交易、支付、仓储、配送、售后、反向回收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造,最终实现链条的即时链接、高效运转,并由此更好地黏住用户,将他们经营为自己的粉丝。

  按照绫致副总裁林巧的话说,二维码是勾连一切的开始。

  通过在实体店扫描衣架上的二维码,消费者手机可以看到服装的尺码、颜色,并且可与品牌其他服饰搭配,看到虚拟穿搭效果,其背后,是系统对消费者的标签化和分析,绫致可以了解其偏爱冷色还是暖色;钟情套装还是混搭;喜欢清新简约还是繁复华丽……进而更好地把握其偏好,并按照成交和非成交,设立权重,构建模型,指导后端供应链。

  当后端获得数据分析结果,便可反向提升供应链的敏捷性。一方面,运营者可以借此提前预判不同产品的销量,为补货、调货的配送做好准备,控制好仓储的深度、广度,保持安全而不负累的库存;另一方面,运营者还可以运用数据工具挖掘出目标客群的真实需求,快速协同——在设计环节做到因时应势而变;在生产环节提前备料,高效地柔性化生产,形成小批量、多批次的供给,避免物料浪费、库存积压。

  要知道,未来式的产品组织一定是结合各方优势的,只有挖掘数据,指导整个商业链条,才能实现销售,毛利和库存的平衡。

  毕竟,当下,物质极大丰富,个性化需求越来越突出,在网络流量红利下,原来工业时代里,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铺货的做法一定是不合时宜,注定消失。恰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所述:“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实际需求’,而是不断追求被制作出来的、被刺激起来的欲望。”而数据正可将这种欲望标准化、符号化,有了数据化的供应链条的前提,掘取用户、获得黏性,才能不在话下。

  就好比优衣库,在后端建立了数据化的“国民服饰”供应链体系,游刃有余地把握品类的宽度与数量的深度,那么前端就很容易形成聚集粉丝的效应,利用LBS和优惠券的App,结合SEO推送、流量诱导,几天内吸引上百万人到店消费,易如反掌。而Vero Moda可以归纳每个会员的消费特征,与店面货品匹配,由最近店的销售人员,与之沟通、推荐,预约试衣,形成深度的客户黏性。而在这些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新的数据,又可以继续优化供应链,构建高粘度营销,如此模式下,企业便进入马太效应的正循环。

  不难看出,对服装业而言,O2O带来的,是无数据不商业的未来图景,也是适者生存的商业法则,而所有线上与线下的勾连、运作都是以数据为通用语言的模式、行为。

  对服装玩家们而言,打通数据流通的脉络,练就内功,玩转各式数据分析,成就外功,内外兼修,造就O2O的真功夫。如王家卫电影里的台词:“功夫,一横一竖,对的,站着;错的,倒下。”道理其实很简单,不是吗?

分享:

相关推荐
相关栏目
服装资讯 财富故事 管理营销 市场数据 男装搭配 女装搭配 配饰搭配 鞋包搭配 色彩搭配 好身材搭配 鞋子搭配 松糕鞋搭配 高跟鞋搭配 裤子搭配 裙子搭配 西装搭配 衬衫搭配 皮衣搭配 针织衫搭配 婚纱搭配 polo衫搭配 短裤搭配 蕾丝衫搭配 童装搭配 内裤搭配 帽子搭配 袜子搭配 靴子搭配 皮草搭配 古装 明星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