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服装城 > 服装搭配 > 文章

江苏国际服装节折射行业转型升级新趋势

情趣用品

  一档正在热播的电视节目《女神的新衣》被称为是服装业引入互联网思维的一次有益尝试。而在刚刚闭幕的第十六届江苏国际服装节上,业内人士也在思考:江苏服装业如何披上靓丽的“新衣”?记者通过采访发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江苏省服装业正迈出转型升级的步伐。

  新一极:指数经济拉开大幕

  指数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日益受到重视。本届服装节期间,我省分别发布了“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中国叠石桥家纺指数”“中国纺织材料价格指数”和“中国常熟男装指数”。

  对于这些指数带来的影响,常熟服装城管委会副主任邓运华认为,以“中国常熟男装指数”为例,它将成为全国男装产业的“风向标”,并进一步增强我省在男装产业的地位。

  记者了解到,借助常熟男装产业的集群优势,“中国常熟男装指数”由“价格指数”与“景气度指数”构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告诉记者,通过挖掘指数,将更加准确地分析当前服装产业的变化,从而在企业经营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

  在常熟服装城经营百成汇品牌的陈艳告诉记者,服装业变化太快,换季时的流行趋势很难把握。“现在,男装指数下有秋冬装指数,会告诉我们经营者市场价格、人流量等信息,生意自然好做多了。”

  记者从中国纺织材料交易中心了解到,“中国纺织材料价格指数”发布以来,已有3787家企业完成注册,交易企业达1167家,区域涉及15个省。今年1至8月,完成交易达1223.2亿元。

  新智造:和“老裁缝”说再见

  服装节开幕当天,一场“中国江苏服装新智造论坛”引来众多目光。“冲着这个‘智’字,我就得来。”江苏天源服饰董事长唐信宏告诉记者,为经营好这家代加工企业,他连续4年前往越南考察。“前两年,我感到害怕,我们在成本上真比不过他们,只能眼看着合作者离开。但通过这两年的努力,走掉的单子都回来了。”这其中缘由,就在于一个“智”字。

  “通过引进智能化的设备,不仅控制了成本,还能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我的合作对象都是阿玛尼这样的品牌,我们更懂得他们的需求。”唐信宏还透露,身边的大多数服装企业,都已走上了“从老裁缝到新智造”的转型之路。

  苏州拉波尼服饰此次带来了最新研发的全自动智能运模机,在董事长陈开恩看来,公司是在参与一场服装设备的智能化革命。“我们用一人多机模式,颠覆了传统一人一机的服装作业模式。”他还告诉记者,以棉服生产为例,两种模式的利润差能达到10倍多。

  “新智造”优势明显,却也走得艰难。“前后花了1000多万,住房都抵押了。”张家港三得利染整科技董事长马新华感慨万千,为了在污水零排放的情况下,把传统纱线染出花样,3年前上马的智能化项目差点拖垮了这家规模不大的公司。“好在我们终于研发成功了,半年卖了500多万,慢慢就能收回成本。”

  新跨越:没有边界的竞争

  学生穿的校服敢“潮”一点吗?“大唐杯”江苏省服装院校校服设计大赛给出了答案:600多组新颖独特的设计作品,将让校服不再和“土”字划等号。

  “我们本来主营丝绸,但在发现校服领域的巨大潜力之后,果断地跨了过来。”对于为什么举办这届大赛,江苏大唐纺织科技董事长唐利刚表示,“仅仅苏州就有200多万学生,这是多大的市场啊!”

  在服装节上,记者发现,“跨越”正成为众多苏企的常态。以汽车生产见长的悦达·起亚,就跨界办了场时装秀。悦达集团董事会主席陈云华告诉记者,服装产业并非夕阳产业,值得大力投资。据他介绍,悦达集团早在2003年就布局纺织业,目前已成立南纬悦达纺织研究院,也打造出“黛安芬”这样的知名品牌。“未来,我们将在女装等领域持续发力,让悦达的服装和汽车一样走向世界。”

  企业在跨界、跨领域发展,地方政府则在坚定执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跨江发展战略。盐城市纺织服装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王敦连告诉记者,在守住环保底线的同时,全区从苏南地区大力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目前在园区内,苏南企业占比达到80%。

  海安县副县长杨同标也表示,常熟与海安携手合作的常安纺织工业园,已成为该县特色产业园之一,目前已有11个织造、染整企业落户园区,“跨江”发展战略效果显著。

 

 

 

 

 

 

 

 

 

 

江苏国际服装节

标签:

分享:

相关推荐
相关栏目
服装资讯 财富故事 管理营销 市场数据 男装搭配 女装搭配 配饰搭配 鞋包搭配 色彩搭配 好身材搭配 鞋子搭配 松糕鞋搭配 高跟鞋搭配 裤子搭配 裙子搭配 西装搭配 衬衫搭配 皮衣搭配 针织衫搭配 婚纱搭配 polo衫搭配 短裤搭配 蕾丝衫搭配 童装搭配 内裤搭配 帽子搭配 袜子搭配 靴子搭配 皮草搭配 古装 明星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