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服装城 > 服装搭配 > 文章

互联网思维冲击下的服装产业转型落到实处

情趣用品

    如何重新审视消费市场,又如何用新的技术,新的文化和新的产品、品牌去建立和消费者的连接?第十九届中国服装论坛以“消费”为关键词,邀请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分析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的变化,洞察互联网时代消费新趋势与零售模式,寻找社会转型中的新机会与新空间,探讨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品牌战略的变革,并用连接消费这一价值诉求,一脉相承地呈现在本届中国服装论坛的主体环节。论坛以深入产业腹地的深度与敏锐度,不追逐名流云集的权贵效应,以科学细致的内容结构设计,用重量级的平台身份呈现重量级的思想。

3月27~28日,被誉为中国服装界“头脑风暴”的“如意·2014中国服装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转型:重建消费连接”为主题,聚焦移动互联时代零售市场的大变局,探讨国内传统服装企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探讨消费新趋势与零售市场新规则,带来互联网思维融合服装零售产业的新思考。

当下消费者正变得自觉、主动和强大,品牌不再由企业预设,而是由消费者来定义。消费者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演进,不断冲击甚至颠覆着品牌的商业业态和管理模式,中国服装企业迫切需要重建消费连接,学会运用互联网的力量重塑传统产业,以新的方式和手段响应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因此,本届中国服装论坛的目的就是希望企业关注的焦点能够切实转向消费者,开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商业文明,确保中国服装回到服装的本质,回到产品的本质,回到商业的本质,将转型升级落到实处。

重识中国零售市场

新的消费需求和期望正在不断产生,市场低迷只是一种假象,人们的消费热情还远未得到满足,这从“双11”、余额宝、微信红包等可见一斑。消费升级和社会转型孕育着太多的消费盲点和商业机会。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提出: “中国服装行业要实现发展,就必须学会预测市场,而掌握市场导向的根本就是了解消费市场。对此,服装企业未来必须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回归产品本身。同时,要改变以往粗放的发展模式,关注个性和差异化的消费需求。”

不少传统服装零售品牌对这种新需求的把握和满足出现了滞后与不匹配,“线下苦恼,线上火爆”,成为当前服装零售市场的一个突出矛盾,这种“线上线下”的强烈反差背后,彰显的便是消费者当前消费行为的变革:线上消费已成习惯,而线下消费已不仅仅为买衣服,已经从原来的纯消费转变为互动体验,包括分享娱乐等因素,说明消费者对于线上、线下零售习惯的认知变革。

如何应对消费场景转换和品牌迁移?零售商场如何及时调整自我属性,提升消费者黏着度?

银泰商城与天猫网上商城合作、王府井商城与微信联手……零售业的纷纷出招预示着变局开始。对此,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表示,将本次论坛的主题定位于“转型:重建消费连接”,是考虑到作为基础性消费产业的服装产业,无论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还是商业变革、模式创新,无不指向最终消费和消费者。这也正是服装企业在应对各种变化所选择的原点和核心。

例外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继鸿则在发表年度观点时认为:“身处一个随时可能被“颠覆”的时代,企业要不被颠覆,就要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向对手学习,向顾客学习,提供给他们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因此,例外将今年的发展主题定为回到原点,意在回归产品本身。

目前,传统零售业现在正在下滑,百货公司、购物中心的客流都在下滑,网络分拆了线下零售的蛋糕,而且线下本身的复杂性也一直存在。中国幅员广大,各地的经济状况与人口特征差异极大,消费者的经济、社会、人口变化及消费习惯都影响着人们对品牌的喜好。而三四线城市新兴消费阶层的崛起,使现代消费不仅只停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群中。

消费升级和社会转型孕育着太多的消费盲点和商业机会,服装行业的当务之急是重新认识中国市场,重新思考我们的顾客在哪儿,他们的真正需求是什么。线下实体品牌如何融合现代消费习惯,用新技术打通线上线下连接渠道,做到与消费者建立真正的连接。

互联网思维冲击下的服装产业

有了对传统企业价值链的重新审视,造就了互联网时代的“价值环”。在这个被称为“互联网思维”的时代,小米、雕爷牛腩、黄太吉、roseonly等成功营销案例,引发了人们对于互联网思维的大讨论,专注、极致、口碑等口号语蔓延、冲击甚至在颠覆着所有的行业。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普及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模式和发布路径,进入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时代。他们通过互联网实时连接起来,正在形成一股巨大的看不见、却又能真实感受的力量。

深圳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国新谈到:“企业必须开始用互联网思维来思考企业的所有问题,跟不上就会被淘汰。这种互联网思维包括公司的管理方式、营销方式以及顾客的维护方式、销售方式等。”

品牌不再单纯地由企业预设,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亲身参与到品牌的定义、形成、运营和营销当中,由用户共同决策来制造他们想要的产品。例如,小米推出MIUI系统,运营用户社区,然后基于用户的反馈不断改善产品体验,最后在粉丝支撑的平台上推出小米手机。

互联网思维拿到服装产业来讲,依然是专注、极致。专注服装产业,将服装做到极致,需要的不仅仅是网络时代的思维变革,永恒不变的是专业技术的深挖与美学的呈现。互联网思维作为消费者沟通、连接甚至是武装产业本身的技术与手段,品牌只有顺势而为,锁定消费者社群,并将社群的连接能力转化为社群运营的能力。

大数据与移动互联时代的消费连接

大数据技术让我们看到解决未来预测问题的一丝曙光。来源于社交网站的数据是大量的、鲜活的,代表了网民的真实想法。品牌需要重视这些数据的力量,使得品牌更加贴近消费者,深刻理解需求,进而创造引领消费者需求。因此,“消费者”不再是一个笼统模糊的群体,而是一个个由海量而碎片化的数据支撑起来的“整体的人”。

线上女装品牌茵曼对于大数据的应用已经颇为灵活,茵曼女装董事长方建华谈到:“大数据的核心还是基于对消费者的理解。”他分析,传统的服装企业没有办法掌控到终端消费者的详细信息,品牌的会员资料很难去收集。但是在互联网渠道下,能够掌控所有消费者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之后,可以很好地进行客户分层,针对客户喜好来推送商品。

因此,依靠粉丝经济生长的小众网站开始冒出头角,大量根据个性群谱而推送物品的网站开始兴起,打造品牌社群意味着通过品牌故事、品牌价值观、品牌理念或哲学发动用户,让用户变成了拥护者,与品牌形成共同的伴随。

而随着4G的正式商用,WiFi接入的普及,消费者越发依赖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在线成为常态,拥有移动终端的消费者不再需要“去购物”,他们随时随地都“在购物”,带来了全新的用户习惯和消费模式。面对快速移动的消费者,企业也要快速移动起来,跟上消费者前进的脚步。

如何用消费者的视野看待转型时期的意义与方向,呈现消费者喜爱的好服装。众多企业家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那就是:在大变局之下,在系列浮华和嘈杂背后,应该回归到做服装的本质上来,同时找准品牌自身的价值观和品牌文化。

正是在以上大背景下,本届中国服装论坛聚焦、探讨大变局下的服装零售品牌经营思维转型,以“重新认识中国市场”启幕,呼唤中国传统服装企业真正回到服装的本质,回到产品的本质,回到商业的本质,将产业的转型升级真正落到实处;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更好地改善每一位顾客的购物体验,释放每个消费者的能量和情感。用独特的技术、工艺、材料呈现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美学价值和生活方式,迎接真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商业文明。

在“消费与零售大会:零售业的新规则”、“新趋势发布大会:最值得关注的消费趋势”等单元,对中国市场分级与消费者行为新趋势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提升消费者黏着度再造吸引力、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演进等系列深层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自媒体时代的营销变革”、“用互联网思维重塑传统产业” “企业大数据建设与应用”等单元,探讨互联网思维给传统产业带来的变革力量。

3月28日晚的2014非凡时尚人物颁奖盛典上,“非凡商业推动奖”由西单大悦城总经理王数维和侨福芳草地市场及销售部总经理赖国贤获得,中国时尚的崛起,离不开众多百货零售企业的大力支持。多年来,他们为商业环境的持续优化不懈努力,为时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作为今年论坛的闭幕,颁奖盛典为本年度中国服装企业的智慧之旅划上完美句点。

分享:

相关推荐
相关栏目
服装资讯 财富故事 管理营销 市场数据 男装搭配 女装搭配 配饰搭配 鞋包搭配 色彩搭配 好身材搭配 鞋子搭配 松糕鞋搭配 高跟鞋搭配 裤子搭配 裙子搭配 西装搭配 衬衫搭配 皮衣搭配 针织衫搭配 婚纱搭配 polo衫搭配 短裤搭配 蕾丝衫搭配 童装搭配 内裤搭配 帽子搭配 袜子搭配 靴子搭配 皮草搭配 古装 明星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