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服装城 > 服装搭配 > 文章

电商是否是零售业转型的“标准答案”

情趣用品

  经历“寒冬”

  上月,新华都发布的2013年报显示,去年公司营业收入73.797亿元,同比增长10.77%,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36亿元,同比大降248.11%。

  年报披露,网上零售快速增长,对实体零售业务的冲击进一步显现;传统零售商同质化严重,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应对,新华都选择了“关店策略”,对发展预期不佳的门店实行关店处理。去年,新开门店14家,关停16家。

  据中国零售商业门户网站联商网统计,截至4月4日,国内41家已公布年报的百货零售类上市公司中,17家企业净利润增幅下滑,还有部分业者亏损。实体零售业者正经历“寒冬”。

  除了新华都,福建几大民营零售业大佬日子好过些,但也同样面临压力。

  永辉超市2013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05.43亿元,实现净利润7.2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合并净利润7.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3%、43.46%、43.51%。但永辉超市在公告中直言,“受零售市场环境及新区域开店影响,营业收入略低于2013年初规划”。

  中闽百汇去年在新加坡上市,成为继新华都、永辉超市后我省第三家上市的民营零售业企业。中闽百汇方面在给记者的书面答复中表示,近年来国内百货企业成本压力大,其中一大部分来自租金,公司也受到一些影响,“但由于公司

  一部分物业是自有和自建的,另一部分物业签订的时间是在国内房租大涨前,且在新加坡上市后获得了较丰厚的资金支持,成本压力对我们整体影响较小”。

  转型“触网”

  线下实体企业受到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触网”转型,成为零售大佬们的普遍选择。

  今年初,永辉超市的电子商务平台“永辉微店”宣布上线。永辉超市董秘张经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永辉微店”做的主要是移动互联网端的电子商务,目前只在8家福州门店试点,消费者通过手机就可下单和支付,并在8家试点门店对应窗口提货。

  新华都去年底“触网”,公告携手阿里巴巴进军电商领域,共同打造“阿里巴巴·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带平台”。阿里巴巴负责平台建设和线上服务,新华都负责线下招商和物流、仓储等后续配套服务,意在把海西地区做产品批发的商家搬到网上,共同打造“海西版小阿里巴巴”。

  新华都董秘龚严冰表示,电子商务已对整个零售业产生巨大影响,新华都的服装、家电、手机均受到不小冲击,这在公司年报中有明显体现。传统零售向电子商务转型或融合,已成趋势。

  “选择与电商巨头阿里合作,而不是自己从头做起,就是希望能够快速切入。阿里在线上拥有巨大的人流,且商业模式十分成熟,双方合作平台近期将会上线运行。”龚严冰说。

  今年初,省内唯一国有商业企业夏商集团也着手打造“民生大电商”。董事长陈希方介绍,夏商希望依托民生全产业链、全服务链优势,打造一个覆盖衣食住行的民生商务电子化系统平台。根据规划,“民生大电商”将覆盖生鲜采购与配送,而生鲜网上配送目前还是国内电商的大难题。

  对于“触网”,中闽百汇方面则表示:“目前,我们还在观望,有朝一日,时机成熟了,也许会考虑。”

  并非“仙丹”

  然而,电子商务就是包治百病的“仙丹”吗?

  “现在,‘永辉微店’有一定的量,但在永辉超市的销售总额中微不足道。”张经仪坦言。

  永辉超市8个试点门店,目前并不提供送货上门服务。“配送成本太高。”张经仪说,“我们提供专门窗口,供线上下单的消费者取货。通过‘永辉微店’下单,消费者可节省排队买单的时间。”

  “触网”效果有待观察的,还有厦门土巴巴生态菜篮子有限公司。该公司同步发展实体店和电子商务,通过土鸡土鸭的特色配送,逐步建成一个主要销售农副产品的电商平台。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几年来,这个平台砸了不少钱进去,依然做得不是很理想,起色不大”。

  在厦漳泉地区布点密集的见福便利超市,希望依托近300家线下实体店可就近配送的资源优势,打通线上线下,打造一个区域性的网上超市,但“油盐酱醋”最后一百米是否值得配送,至今还在思考中。而对消费者而言,通过电话向附近实体店订购“油盐酱醋”,又显然要比网上下单简单得多。

  “实体店的经营模式跟互联网的经营模式不一样,实体店转型电商的成功案例很少,福建零售企业‘触网’须慎之又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林民书认为,线下实体店背负租金和人力经营成本包袱,与线上的商品价格可能存在差异,若单纯把实体店的商品搬到线上卖,会对自身的实体店产生冲击。“生产厂家做电商,可省掉很多流通环节,做线上销售就有价格优势;而零售企业本来就处于产业链末端,中间流通成本很难降下来。”

  “零售业转型,并非只有电商一条路。而走哪条路,要看企业的实际情况。”林民书举例说,如零售企业有足够的经营网点,且经营情况还不错,可尝试打造自有品牌。自有品牌产品,由零售企业指定的供应商生产,贴有零售企业品牌,在自己卖场销售,实质上是零售业的OEM(定点生产)产品,具有信誉优势、价格优势、特色优势等。

  与其步人后尘,不如独辟蹊径

  有人说,大家都能想到的转型之道,就不是转型之道。此话有一些道理,每家企业都能想到的电商之路,并不一定是最明智的选择。

  京东商城的年销售额已达600亿-700亿元,但苦熬多年,烧完天文数字的钱后,才于去年勉强见到盈利。在成熟的零售业电子商务模式中,最有名气的要数沃尔玛的“1号店”,但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1号店”离真正的盈利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

  放在五六年前,5万元可能打造一个网络品牌,现在电商市场竞争激烈,500万元扔进去,可能还听不到响——这是不少电商企业负责人的共同感受。零售企业如果把电商考虑为转型之道,不妨先想好,企业是否烧得起钱?企业能烧得起多少钱?

  与其步人后尘,不如独辟蹊径。在厦门创立的佳适优品内搭服饰品牌,创立仅两年多,避开互联网渠道,一心一意做大实体店。而今,实体门店总数近300家,年销售额早已过亿元,且继续保持高增长。它能在几乎已是密不透风的服装行业中占得一席之地,在于独辟蹊径的精准定位,即实惠和内搭服饰专卖。

分享:

相关推荐
相关栏目
服装资讯 财富故事 管理营销 市场数据 男装搭配 女装搭配 配饰搭配 鞋包搭配 色彩搭配 好身材搭配 鞋子搭配 松糕鞋搭配 高跟鞋搭配 裤子搭配 裙子搭配 西装搭配 衬衫搭配 皮衣搭配 针织衫搭配 婚纱搭配 polo衫搭配 短裤搭配 蕾丝衫搭配 童装搭配 内裤搭配 帽子搭配 袜子搭配 靴子搭配 皮草搭配 古装 明星搭配